「親密關係」邊界的類型

親密關係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intimus”,意思是“與他人分享自己內在的內容。”和他人建立關係實際上就是,與他人分享真實自我的能力。

分享知識 - 我們時常會有一些靈感和想法,需要傾訴對象;

分享體驗 - 日常活動我們總想有另一個人的陪伴,一起體驗同一件事;

分享情感 - 我們需要一個分享快樂與憂愁,分享彼此內心感受,獲得認同的圈子;

朋友圈屏蔽你的那條黑線,是分割線,也是一道坎。你自以為無關緊要的存在,有時候會被對方理解成一種威脅性的偷窺。

不知為何,就像是瞬間被拋棄了一樣,對方的頭像在你的好友列表裡變得無處安放。屏蔽你的那條黑線,就是你被定義在對方朋友圈之外的分割線。

在被認同的關係裡,我們會主動地把自己的所有曝露給對方,同時也渴望對方的接納。

在分享的過程中,體驗親密聯繫的快樂、幸福和安全感。而不拉黑不刪好友,不是捨不得走,只是想用時間沖刷掉曾經添加好友的衝動。廣泛的心理學研究證實,所有的情感聯繫,都會慢慢地毀在這塊隱形的“鎖”上。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人邊界。

邊界的分類:

A-你不言我就不語。有的人在溝通方面不夠開放,或者說不夠成熟。他們根本還沒有做好和任何人談感情的準備。總是喜歡保持曖昧關係,不清不楚,沉浸在你追求,我矜持的套路里。

B-講道理的理性派。他們沒有情緒包袱、有安全感,而且心理成熟。會細心地照顧每個人的需求。這類型的人比較稀缺,可也因為他們太過理性而變得不近人情。和他們交往一定是很好的朋友,但不一定是很好的伴侶。

C-最感性的浪漫派。總是感性的,因為在乎,才會關注你;因為在乎,才點開你的朋友圈。內心深處害怕被別人拒絕、害怕受傷害,因此需要愛和鼓勵。

屏蔽是一道邊界線,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邊界是區分自我與他人的屏障,是我們保護內部脆弱性,擔憂和不安全感的方式。

但邊界的目的並不是你拒絕和推辭的藉口,不是要掌控他人的生活,不是要威逼他人,也不是要劃清界限,互相疏遠。

似乎大家都是這樣,自命不凡卻無足輕重。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判斷,常常有一些微妙的誤差,你把他放到好友列表裡,他卻把你排在朋友圈之外,沒什麼公平可言。

我們會屏蔽別人,也在被別人屏蔽。但真正的友誼,真正的愛,真正親密的關係

最深和最重的愛,必須和時日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