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最是多情四月天,春風一來,整個北京城的花兒都按耐不住,悄悄綻放了開來,個個站在枝頭探著腦袋看熱鬧。特殊時期,賞花不那麼方便,但依舊走了不少公園。走到花開之處,還沒走近,空氣中就襲來一陣香氣,口罩都遮擋不住。小夥伴忽然說:好像摘一些槐花回去,該是作槐花包子的時候了。我愣了一下,上一次吃,都是小時候了,槐花的花瓣散落下來洗乾淨入餡兒,做出來的包子,自有一股草木的清香,任是什麼調味料,都模仿不來。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之前每次去日本旅行,吃料理時,日本人都會根據季節的變化搭配食物,甚至用食物模仿出當季的風物:例如櫻花季,就用粉紅色的食物蝦呀魚肉呀作材料,更有甚者,還放上幾片櫻花點綴;最為風流的,就是把八重櫻摘下來,撒上鹽和梅酢,就是鹽漬櫻花。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日本料理講究“旬”的浪漫,現在想一想,這槐花餡兒的包子,不就是中國人的詩意嗎?後來翻看史料,發現用花入食,早就不是新鮮事了,南宋高宗王皇后,最喜歡以花入食,還開發了不少新菜式;不僅如此,有些花兒,古人還研究了它們習性入藥,我們如今只會賞花,卻完全不知道這回事兒了。

牡丹玉蘭炸一炸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是春天花裡的王者,曾和小夥伴結伴遊覽北京植物園,一朵朵的牡丹或是明豔或是高貴,各有千秋。資深吃貨蘇東坡,卻把它炸了一炸,成了一種美味。還作詩寫道“未忍汙泥沙,牛酥煎落蕊”,其實再往前考究一點,五代時就有人這麼吃;最出名的就是兵部尚書李昊,一到了春天就送給友人牡丹和牛酥油,還說這麼好看的花兒,遺棄了太可惜,不如吃了吧。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想一想,統管武力的長官,居然藏了這份難得的風雅,還貼心把食材和輔料都準備好了。其實現在看來,這個炸牡丹,不也是日本人說的天婦羅嗎?之前去日本旅行,還看到日本人炸楓葉,還很是好奇,現在看來,八成是和中國學的。在中國吃貨的食譜上,除了炸牡丹還有炸玉蘭,用蛋清裹一裹這玉蘭花瓣,和上點麵糊,炸到金黃酥脆就能吃了。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之前去頤和園,那玉蘭開得一大朵一大片,就像是開在枝頭的雲朵,走過時,碩大的花瓣落在地上,旁邊的大媽趕緊打掃一下,生怕遊客踩到。現在想來,真是暴殄天物了。而且,這牡丹和玉蘭都是中藥,《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記載,這牡丹可以調經活血,活脫脫的婦女之友。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這玉蘭更出名了,中藥裡有一種藥叫作辛夷,就是取自木蘭乾燥的花蕾,對於治療鼻炎尤其有奇效。別看這辛夷毛燥燥的,姿色盡失,藥房小夥計靈感突發,用它做出了毛猴,活靈活現又在放風箏又在下棋,正是老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誰能想到,這一切都取自玉蘭呢?

甜甜的海棠露和丁香口香糖

京城三大花事之一,就是去元大都遺址公園看海棠。五六年前閒著沒事,去閒逛過一次,真正震撼於海棠之美,還是在中山公園,那裡的西府海棠開得又高又大,一陣風吹過來,枝頭開滿的海棠隨風搖擺,晃晃悠悠彷彿起舞的少女。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海棠花居然是可以吃的?名動秦淮的董小宛,因為夫君愛吃甜食,便將採集的海棠做成了秋海棠露,都知道海棠花是沒有香味的,偏偏董小宛做出來的,味道奇異。夫君都甚至寫道”此獨露凝香發,味美獨冠諸花”,可惜的是,這種做法卻沒有流傳下來。我們現在只能,等花落了,用結下的海棠果,做一做蜜餞了。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走在中山公園,幽香浮動之處,就知道這附近有丁香。紫色的丁香花,看起來風雅,古人卻把它用作口香糖。東漢時期有個老臣名為刁存,口臭得厲害,皇帝難以忍耐,便賜給他藥含於口中,這老臣卻惶恐得以為是毒藥,哭唧唧和家中人告別,後來才知是香料雞舌香。這雞舌香就是丁香,後來上朝的大臣口含雞舌香,成了漢代的風氣,《夢溪筆談》中尚有記載,現在想來,大臣們真的個個都是口吐芬芳了。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海棠和丁香皆可入藥,海棠種類繁多,散瘀活血清熱解毒,藥效各不相同;而丁香古人喜歡拿它用來治療脾胃虛寒,作用之多,翻看起史料,也是讓人瞠目結舌。這小小一朵花,古人居然開發出這麼多功效,也很是神奇了。


春天我們只會看花,古人卻把它做成美食,還能用作中藥


注意:不建議摘花做菜,一方面破壞環境,另一方面城市園林中的花,可能存在用藥驅蟲的狀況,食用可能引起其它狀況;用花入藥,多是採用中醫程序,不要私自制作。

你還知道哪些常見的花,有不一樣的吃法,以及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