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準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局部異常狀態,不存在心理狀態的病理性變化,具有明顯的偶發性和和暫時性,常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繫,常有一定的情景誘發,脫離該情景,個體的心理活動則完全正常。心理疾病的症狀是什麼?

1.焦慮:心裡問題的焦慮是一種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達到目標和不能克服障礙時表現的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憂心忡忡;經常怨天尤人,自憂自憐,毫無緣由地悲嘆不已;碰上一點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點緊張的心理壓力,便會慌張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難以集中,難以完成工作任務,並伴有身體不適感,如出汗、口乾、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如何正確理解心理問題?


2.抑鬱:主要表現是情緒持續低落,鬱鬱寡歡,悲觀厭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評價降低,不願與人交往,情緒呆板,總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自罪自責,內心體驗多不幸、苦悶、無助、無望,總感到活著沒有意思。自我評價降低,無自我價值感。

3.恐怖:患有恐怖性障礙的心裡疾病,所害怕的對象在一般人看來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但仍出現強制性的迴避意願和緊張、焦慮、眩暈等心理反應。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動物恐怖、廣場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較為常見,主要表現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眾人而前臉紅,面部表情驚恐失措,不敢正視對方,害怕別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難堪,心理產生緊張不安、心慌、胸悶等症狀。

4.疑心重:主要表現為對自己健康狀態過分關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經常訴述不適,頑固地懷疑、擔心自己有病,經實驗室檢查和醫生的多次解釋後仍不能接受,反覆就醫,甚至影響其社會功能。這種對自身健康過度擔憂的心理傾向就是疑病性障礙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