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拐點未至,棉花還能走多遠?

疫情拐點未至,棉花還能走多遠?


進入4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結束早前下跌的態勢進入反彈行情,不過較高位仍有較大的空間需要修復,國內金融市場同樣走出了一波上升攻勢,棉花價格觸底反彈,但是在當下這個混亂的局勢之中,此輪反彈持續的時間有待商榷,行情是否會出現反轉更是有待時間檢驗。

全球棉花供應寬鬆

全球棉花在疫情發酵背景下,2019/20棉花年度全球棉花供應寬鬆,這主要源於用棉消費的大幅萎縮,從美國農業部棉花供需預估報告來看,繼續調減全球消費預估,下調至2572萬噸,而全球棉花總供應端略有調增,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增至70.6%,不過我們認為美國農業部對全球棉花消費的預估還是過於樂觀,未來全球棉花消費量有望繼續被調減,冠狀病毒全球施虐以來,作為非必須消費品的紡織品服裝終端消費受到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而其背後的核心除了多個國家封城、封國帶來的直接影響,短中期的核心影響是全球的就業負面衝擊給全球用棉消費帶來的影響。

軋花企業購銷停滯

2019年度棉花加工基本接近尾聲,部分新疆軋花企業因臨近春節加工的部分籽棉未及時出售,而節後棉價大幅下跌,目前已經處於完全虧損狀態。因此,當前軋花廠購銷基本處於停滯,多數企業等待反彈機會,也有個別因資金壓力等各方面原因,尋找止損渠道。內地則因棉農忙於春播耕種,軋花廠籽棉收購進展緩慢,也基本處於等待觀望之中。

貿易企業積極套現

目前新疆標準級現貨基本處於11000元/噸左右,較節前高點下跌近3000元/噸,大量企業因庫存現貨難銷,佔用較多資金,使得企業備受煎熬。往年“金三銀四”是貿易企業最為忙碌時刻,而今年基本是處於“門可羅雀”的狀態。部分基差點價貿易企業儘管跟隨期貨下行,不斷拋出低報價資源,但紛紛遭遇無人接盤的窘境。因此,能夠及時成交,完成套現,成為其首要目標

下游訂單銳減

隨著疫情在海外加劇,多國採取了封城、限制出行等措施,紡織服裝消費受到極大遏制,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98.35億美元,同比下降20.0%。目前,國內紡織服裝出口訂單受到明顯的衝擊,已經出現不少取消以及延單現象。而內需也尚未恢復,一些紗廠為去庫存開始讓利拋售。儘管如此,紗廠的庫存依然在累積

據華瑞信息統計顯示,4月份以來,國內紗線和坯布廠開機負荷指數呈下降趨勢,同期產成品則呈累庫狀態。今年的紡織旺季在疫情的影響下幾乎還未有展開。下游紡織企業新訂單嚴重匱乏,且短期內難有顯著改善,令紡織企業經營壓力巨大。

現貨價格微升

本週現貨市場走貨較好,全國主要區域棉花報價均有上升,上升區間在50-200元/噸不等,但總體表現較3月份好轉

綜上,疫情發展仍在和時間賽跑,目前疫情拐點未至,短期利好起到的效果可能僅維持較短時間,這是建立在目前棉市穩定的情況下,但市場是敏感且脆弱的,一旦發生較大利空事件,棉市或許難以守住本次反彈空間。至於是否反轉,我們認為棉花市場可能已經消化了這次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時間上的潛伏或將帶來危機後空間上的飛躍

■文章部分數據來源於華瑞信息,中國海關,USDA,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及所在機構觀點,據此入市風險自負。期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