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古人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自此以後,陽氣開始收,陰氣初升,天氣由暖轉涼。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到了秋分以後,不僅天氣開始變得寒冷起來,而且氣候多以乾燥為主,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也缺少水分。很多人一到秋天,精神就開始萎靡,心情也晦暗下去,一些疾病此時就會趁機而入。所以古人常把秋季稱為“多事之秋”。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防秋燥

古人認為“燥氣為秋季的主氣,如果燥氣太過就成為燥邪,容易侵入人體致病”,也就是說秋季天氣乾燥,人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皮膚乾燥等表現。到秋季應預防秋燥。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1.不要等渴了才喝水

由於夏季出汗過多,體液損耗較大,身體各組織都會感覺缺水,而進入秋季,天氣變得多風乾燥,身體水分更容易丟失。所以預防秋燥補水首當其衝。

等渴了才喝水,說明身體已經達到了極度缺水狀態,容易引起肺燥。所以到了秋季應經常飲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2.不要多說話

中醫認為“多言則氣乏”,也就是說說話過多,人會長時間處於亢奮狀態,氣血上衝,代謝加重,消耗肺氣,不利於收斂肺氣,容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少說話是為了保護肺氣。

養肺肝

從傳統中醫的五行來看,秋季和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最旺,又因金克木,肝屬木,故肝氣較弱。所以秋季進補應重在養肺肝。下面是《本草綱目》中推薦的3種秋季養肺補肝的養生飲食方法。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芝麻甜杏茶

芝麻:中醫認為芝麻味甘、性平,能入肝、肺經,具有補血明目、補益肝肺的養生功效。

杏仁:杏仁比較滋潤,具有補肺的養生功效。

製法:黑芝麻3兩、甜杏仁1兩,黑芝麻炒熟研末,甜杏仁搗爛成泥,與適量白糖和勻後,隔水蒸1-2小時,晾曬後即可。食用時加蜂蜜1-2匙,每次2匙,每日2次。

養生功效:補益肝腎、滋養肺臟。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生梨粥

梨:中醫認為梨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養生的最佳保健食品。

製法:生梨2個,削皮去核切成小塊,用50克粳米加入適量的水煮粥,待粥煮沸後放入梨塊煮至粥稠,根據口味放入適量冰糖,每次1小碗,每日2次。

養生功效:生津潤肺、清熱降火。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青果綠茶

青果:中醫認為青果具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的功效。

綠茶:中醫認為茶味苦、甘,性涼,能入心、肺、脾、肝、腎經,具有消食去膩、清心明目、生津止渴、補益五臟的功效。

製法:將青果3枚搗破,放入綠茶20克和適量的冰糖,衝入開水晾曬後即可,在口中含1-2分鐘後再慢慢嚥下,不拘時飲。

養生功效:清熱利咽、淨口明目、補益肝肺。

保3穴

古人云“春捂秋凍”,意思說到了春天不要過於太著急脫衣服。因為還可能有倒春寒;而到了初秋也不要太早添加過多的衣服,因為還可能有秋老虎。

但過了秋分可就要注意防寒,注意保暖了。因為深秋時候天氣變冷,已經沒有了初秋的暑氣之餘,此時風寒之邪容易趁虛而入導致疾患。

秋分後,注3穴保暖,少生病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此穴對於女性來說十分重要。因為中醫養生學認為此穴是身體三條陰經的交匯之處,可以說是女性預防婦科疾病的重要養生之穴。

如果女性本身就有一些婦科問題,這時候就要注意腳踝的保暖,保護好三陰交穴,不要再穿露腳踝的褲子了。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肚臍眼,腹部正中間的臍部。中醫養生學認為此穴是連接先天與後天的關鍵點。

用手摸到自己的小腹總是有涼涼的感覺,說明腹部已經有了寒氣,如果不注意保暖,一些脾胃不適、子宮不適的表現就會發生。所以就不要再穿露肚臍的衣服,保護好自己的神闕穴來養生防病很重要。

古人告訴我們,秋分後牢記“9個字”,便可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大椎穴

大椎穴是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中醫養生學認為此穴是手足三陽及督脈交匯之處,是全身的陽氣聚集之處。

如果經常感覺頸椎不適,自己的抗病能力較差的人,深秋最好戴上一條圍巾,來保護好大椎穴。

因為深秋天氣變冷,風寒之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悄悄地從頸部鑽進你的身體,從而引發疾患,這樣做可以保護身體陽氣,預防疾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