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個季節對人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秋風起,肺燥猛,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入秋後常常會出現咽乾口渴、皮膚瘙癢、眼睛乾澀、咽喉腫痛等秋燥現象。不僅是在北方地區,即便是生活在多雨的嶺南地區,到了秋冬季節仍然會感覺到皮膚有些乾燥。這些“秋天惹的禍”,其實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會喝水。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那麼“多事之秋”怎麼喝水才更為健康呢?

秋天氣候乾燥,成年人的皮膚每天會有600毫升以上的水分蒸發,所以補水至關重要。對於成年人而言,每天最少需要飲用1000毫升水,具體根據個體體重不同而異。當然,如果身體沒有處於極度口渴的狀態,可以“細水長流”,不要一次性大量飲水,以免出現相反效果。

一、選擇“健康”的好水

好水的條件,不應含有農藥、重金屬、細菌等有害物質,應均勻地溶解鈣等無機物成分,弱鹼性水為宜;水溫最好低於體溫,在攝氏20~25℃左右。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二、最好用玻璃杯

玻璃杯在燒製的過程中不含有機化學物質,當人們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飲品時,不必擔心化學物質會被喝進肚子裡去,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細菌和汙垢不易在杯壁滋生。所以,水杯的首選應是玻璃杯。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三、適當喝點花樣水

對於女性來說,只喝一成不變的白開水實在無趣,讓生活多一點情趣,花茶、綠茶、或者在水中添加點維生素成分豐富的低糖果汁,會讓喝水變得更有姿色。但早晚一定要喝白開水,而不宜以茶、飲料來替代水。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四、 秋冬補水可喝湯

湯中90%以上都是水分,這是一種很好的補水途徑。秋冬時在湯料中加一些解燥利溼的材料,對解除人體內燥感非常有效。但是,所喝的湯不應過鹹,否則攝入過多的鈉離子,會使體內的滲透壓發生改變,必須喝更多的水去中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喝湯會覺得越喝越渴。因此做湯時一定要控制鹽量,雞肉、蘑菇煮湯本來就很鮮美,甚至可以不放鹽。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五、餐前半小時補水最養胃

吃飯前半小時補水,既不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還會調動食慾,調節體內無機鹽濃度,減輕飯後鹽分攝入過多引起的體渴。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六、運動後要補水

運動後體內極容易缺水,所以一定要補水。補水要掌握以下原則:

1:不能渴時才補。因為感到口渴時,丟失的水分已達體重的2% 。

2:運動前、中、後都要補水,運動後按運動中體重的丟失量,體重每下降1千克需補1升。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七、多喝低溫開水

低溫開水,是將燒開的水涼到25℃左右。這種水的生物活性比自然水要高4~5倍,它的性質與人體細胞液非常接近,最易滲入細胞被人體吸收。經常飲用溫開水,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緩解疲勞,保持皮膚水分,使人容光煥發。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八、小口慢慢享受

喝水太快太急無形中會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嚥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脹,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喝水更應該以良好的情緒來一口一口慢慢享受。最好將水放在近處,這樣就能記得經常飲用。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九、拒絕“衰老”的水

如果水不經常處於運動狀態,而是靜止狀態的“死水”,這就是衰老了的水。如果桶裝或瓶裝的純淨水,從出廠到飲用中間存放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會讓水的品質受到影響。開啟後被靜止存放超過3天,就會變成衰老的老化水,最好不飲用。

“多事之秋”,你要學會喝水

秋高氣爽,也要保持水潤。看了以上的內容,是不是你已經學會如何喝水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