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小吃】將愛融於美食 用心烹飪泉港味

泉港,背山面海,地形多樣。追溯歷史的變遷,這是一片集中原文化、閩越文化、農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為一體的神奇土地,盛產各種農副產品、水產品及林業產品。千百年來,泉港當地人民勤勞能幹,運用智慧巧妙地採用本土食材,烹製出一道道別具當地特色的經典小吃美食,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品鑑體驗。泉港小吃欄目,帶領讀者共同品嚐當地傳統小吃的同時,挖掘這一道道美味佳餚背後的文化歷史故事……

米(粉)湯


烈日炎炎的夏日,經過了長時間的室外勞作之後,往往會感覺身體乏力,暑氣沉沉。這時候,哪怕眼前有一桌子的山珍海味,恐怕連筷子都不想動。不過,如果換成一碗清涼的泉港當地米(粉)湯,你或許便會有種急切地想要品嚐的感覺。


泉港區塗嶺鎮的吳玉珠老人今年68歲了,當看到記者一行人大中午來尋訪美食時,她熱情地端上一鍋米(粉)湯,同時不忘用小碟子裝了少許的蘿ト乾和花生米等小菜。從老人家手裡接過米(粉)湯,記者依稀能聞到一股發酵的酸味緩緩散開,這與餿掉的稀飯味道有點相似。在老人的鼓勵下,大口喝下一整碗的米(粉)湯,瞬間感覺原本燥熱無比的身體一陣清涼,不由驚得一臉呆相。


【泉港小吃】將愛融於美食 用心烹飪泉港味


這一鍋米(粉)湯,製作過程井不簡單。據吳玉珠介紹,製作的時候,首先要將大米洗淨,並浸水一天。然後,再用石磨將浸泡過的大米磨成粉,再泡三天。經過長時間浸泡之後,米(粉)湯表面會呈現出一層凝膠狀的物體。這時候,先將水燒開,再用勺子將其均勻放入沸水之中,直至再次沸騰即可。


【泉港小吃】將愛融於美食 用心烹飪泉港味


“米(粉)湯非常凊涼解暑,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天,幹完農活後,喝上一碗,並配上蘿蔔乾花生米等小菜,實在是難得的美味。”吳玉珠說。據說,米(粉)湯的製作方法,如今只有泉港塗嶺鎮的蘆樸、後宮、西龍這幾個村子依然保留。鄰村的人,如果要預防中暑,或中暑後解乏想要喝,常常都會拿地瓜來作為交換。不過,為了讓更多高溫下的鄉里鄉親飲用便利,吳玉珠老人時常製作一大鍋米(粉)湯免費提供。


一碗清涼的米(粉)湯,飽含著老人家的一份愛心;一碗解暑的米(粉)湯,也傳承著鄉村鄰里首質樸的同心互助精神。


枇杷膏


給前來泉港遊玩的朋友,送上一份當地的野生枇杷膏,既是一份健康的祝福,亦是沉甸甸的情誼。塗嶺鎮秀溪村,位於壩頭溪上游,源頭水質清澈,孕育出了豐富的物產。這裡有100多畝的枇杷園,枇杷完全是野生的,沒有套袋。“以前這裡的野生枇杷,都是沒人採摘的。於是,我們變廢為寶,將其製成了枇杷膏。”泉港區塗嶺鎮秀溪村村委會主任王志成向記者介紹道。


製作枇杷膏的時侯,首先需要將野生枇杷從樹上採摘下來,經過清洗、去皮、除籽之後,將果肉煮熟壓榨成果汁,再放在柴火灶上進行熬製。熬製過程中,要注意去掉雜質,通常一鍋要煮上4個小時,直到最終呈現出黑褐色膏狀。一般來說,通常4斤的枇杷,才能熬製成五兩八的枇杷膏。據王志成介紹,這種熬製枇杷膏的方法,其實是借鑑了村裡上百年的紅糖制技藝。


挖一勺枇杷膏,放到嘴中,便能隱約聞到枇杷的清香,感受到膏狀體,在口腔中逐漸融化。味道甘甜而不膩。將枇杷膏嚥下之後,會感覺咽喉處十分滋潤。


據瞭解,枇杷膏有清熱化痰、滋陰養肺的功效。從3年前開始,秀溪村就舉辦枇杷採摘節,將枇杷文化做成產業,也帶動了枇杷膏的銷路和製作的提級轉型。


【泉港小吃】將愛融於美食 用心烹飪泉港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