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霾下的中國造船業:多項指標下降,仍有一亮點

我國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同比下降,但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新承接船舶訂單同比增長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造船產量佔世界市場份額40%左右的中國造船業多項經濟指標同比下降,形勢不樂觀。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3月18日公佈的《2020年1~2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國際航運市場震盪下行,全球新船訂單量大幅減少。我國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同比下降,但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同比增長。重點監測企業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下降。

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造船完工46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6.7%。承接新船訂單3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4%。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03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7%,比2018年底下降1.7%。

1~2月份,全國完工出口船45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5.7%;承接出口船訂單32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8%;2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739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9%。出口船舶分別佔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7.1%、97.7%和92.1%。

我國是世界航運、造船大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造船指標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在國際航運及造船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我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有1052家。

去年11月26日,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重組,組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使之成為目前全球最大造船集團。單單這家集團就擁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員工31萬人,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的研發能力。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介紹,中國已成為船舶出口第一大國。但近年來,受世界經濟貿易增長放緩、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增多、新船需求大幅下降的不利影響,新接訂單量下降。

該協會“2019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顯示,2019年,全國完工出口船33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承接出口船訂單269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9%。全球新承接船舶訂單量大幅下降,全球手持船舶訂單下降至不足2億載重噸,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世界主要造船國家的企業生產保障係數(手持船舶訂單/近三年新船完工量均值)連續下降。截至2019年年底,韓國船企生產保障係數為1.94、日本船企生產保障係數為1.91,我國船企生產保障係數為2.1。

今年2月份時,受疫情影響,有船東擔心客戶傾向在日韓企業下單的可能。但近期,日本、韓國受疫情影響,訂單和產能也在下降。

3月11日,日本船舶出口商協會(JSEA)發佈日本船企2020年2月接單量的最新數據。2020年2月,日本船企接單量約66.5萬總噸,同比下滑7%。手持訂單量繼續滑落,截至2月底已跌破1800萬總噸僅有1783萬總噸,是過去20年來的最低水平。

由於意大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升級,歐洲最大造船集團Fincantieri宣佈其在意大利境內的全部4家船廠停工兩週;3月10日,大宇造船海洋發佈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銷售額達8.36萬億韓元(約合70.20億美元),同比下降13%;營業利潤為2928億韓元(約合2.46億美元),同比下降71%。大宇造船預計,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增加,船企暫時將面臨困難時期。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包張靜日前對媒體表示,過去幾年,航運市場總體上處於低位徘徊,面對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國際地緣政治日趨複雜和航運市場仍處於運力嚴重過剩的不利條件,今年飛出的新冠病毒疫情這隻巨大的“黑天鵝”,短期內會嚴重影響國際航運市場投資心理與預期,增添行情悲觀氣氛,進而會波及新造船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了解到,近期,多家造船企業防疫生產兩手抓,正在加緊完成手上的訂單。揚州中遠海運重工為FSL建造的114K油輪N944/945船的配電板,在廣州順利完成設備外檢;為山東海運81.2K散貨船N936/N937船主機,在大連順利完成臺架試驗和拆檢。中國船舶集團所屬滬東重機採用視頻會議、郵件書面確認等新的商務談判模式,獲得5+3臺低速柴油機合同,功率合計185628馬力。

有交通運輸領域的專家表示,當前,國際新船需求持續處於較低水平,新船結構逐步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轉移。骨幹船舶企業應持續加大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的研發力度,發力智能製造,做好船型技術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