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酒“不務正業”小史

想了解更多關於中國陳年白酒的文化和故事,歡迎關注“文文方丈聊老酒”,閒聊天南地北中國酒。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幾年時間裡,很多白酒生產廠家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為了儘快“與世界接軌”,突然腦洞大開、另闢一條蹊徑:你們老外不是愛喝洋酒麼?那我們就投其所好,生產中國造的洋酒出口賣給老外們喝,讓老外們好好品味一下中國味道。

五糧液的“亞洲威士忌”

五糧液酒廠的一句“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廣告詞,聽起來就威武霸氣。為了滿足世界人民“迫切希望”喝上五糧液的夙願,五糧液酒廠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推出過一款威士忌酒,取名“亞洲威士忌”。

中國名酒“不務正業”小史

當年印在酒標上的廣告詞很有韻味,中文詞是:“大自然的本色、獻給您優美迷人的東方口味、東方的情”,英文則翻譯為:“TRUE QUALITIES OF NATURE FASCINATING ORIENT TASTE AND FEELING”。這種英文翻譯最大問題就是犯了當年很多中國出口產品的通病:直譯。文化以及語言表達的差異性會導致老外看起來不知所云。倒不如翻譯成“WHISKY FROM THE BEST DISTILLERY IN CHINA(中國最好的酒廠生產的威士忌)”,這樣來得直接清晰、言之有物。

中國名酒“不務正業”小史

根據現存實物推斷,這款酒從1992年至1993年前後大體生產了一年多的時間,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估計是銷路不好——中國人、外國人大抵對這款奇葩酒都很懵,於是將這部分產品剝離出去,成立了另一家公司繼續搞生產和銷售洋酒,這是後話。

劍南春的“宇洲牌威士忌”

在同一時期,劍南春這個不甘寂寞的靈魂也研發出了自己的“洋酒”,採用劍南春酒的酒基,放在橡木桶裡貯存,拿出來再一勾調,劍南春風味的“威士忌”便閃亮登場。與五糧液相比,劍南春採用的瓶型更具洋酒風格,讓人看後不禁恍惚,像極了一個跨國婚姻的混血兒:爸爸來自英國愛丁堡、媽媽來自中國四川綿竹。

中國名酒“不務正業”小史

我曾嘗過一次這款酒,我只能說,正應了那句歌詞“洋裝雖依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劍南春老窖的基因真的很強大。

中國名酒“不務正業”小史

瀘州老窖的“彩虹雞尾酒”

作為濃香型白酒的扛鼎之作,瀘州老窖在這一時期也頭腦一熱犯迷糊,五糧液、劍南春你們搞威士忌,咱瀘州老窖就搞一款雞尾酒,讓老外們也有機會能品味一下1573的歷史,於是瀘州老窖酒廠與美國公司聯合研製出一套四瓶的雞尾酒,取名“彩虹雞尾酒”。實話說,這酒花花綠綠的,著實很好看,只是作為果酒,它是有保質期的,放到現在已經不能喝了。

中國名酒“不務正業”小史

記得有一次我跟瀘州老窖酒廠一個做銷售的朋友喝酒聊天,我跟他說起上世紀90年代貴酒廠曾生產過雞尾酒,他先是瞪大眼睛很驚訝地看著我三秒,然後哈哈一笑,對我說:“老弟你別鬧了,你咋不說生產過伏特加啊?哈哈。”

中國名酒“不務正業”小史

咱不是有意扒這些中國名酒的黑歷史,而是希望能夠給人以反思:何謂“中國味道”?既然是“中國味道”,為何偏要去挖空心思去迎合西方人的口感呢?正所謂:“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慎之。勉之。

想了解更多關於中國陳年白酒的文化和故事,歡迎關注“文文方丈聊老酒”,閒聊天南地北中國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