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早上,同事小向騎著電動車送4歲的女兒上幼兒園,路上不小心被一個坑絆倒。結果,她女兒的頭被撞出一個大包,小向的手也被擦傷。

來到辦公室,小向跟我們說:今天是倒黴的一天。這一天,就如她所說的,確實不順利。中午,在飯堂吃飯,手滑使湯碗掉在地上。下午的會議沒有通知到位,被領導批評了一頓。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有沒發現小向的經歷,在我們身上也發生過?我自己也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覺得倒黴的時候,很容易就把預言給現實了。其實,這種現象叫做期望導致結果,在心理學上叫做“實驗者期待效應”。也就是自我實現預言,我們每次預期自己會倒黴,無形中就做出了這樣的期望和預言,一般情況下它就真的會將倒黴變成現實了。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那麼,自我實現的預言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呢?可能其他的方面還需要人們繼續去研究,但是在心理學的研究上已經證明某些領域確實自我實現的預言是事實。

在《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裡,作者羅傑•霍克通過心理研究,證實了自我實現預言的真實性。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自我實現的預言”的產生

書裡提到一匹馬,這匹馬叫做漢斯。漢斯很聰明,它能夠認字,還會解決數學問題,也就是我們說的算數。

一開始,我對馬會算數這個行為是表示質疑的。通過研究發現,漢斯這匹馬並不會運算,但它是怎麼知道3+5=8呢?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漢斯發現,當人對它問出一個問題的時候,都會做出低頭看它前腳掌的動作,它回答問題的方式就是用前腳掌擊地。比如答案是8,它就用前腳掌擊8下地。所以當人問他問題後都會低頭看它的前腳掌。然後漢斯就發現,當它的前腳掌敲擊的次數接近正確答案的時候,比如已經敲到7,提問的人就會抬頭看它,希望它可以給出正確答案8,所以漢斯慢慢的就形成了條件反射。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也就是提問者一旦把頭抬起來,這個細微的動作就可以給馬暗示,快要接近正確答案了,馬就會通過這個信號得到一個正確的回答。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實驗者期待效應的影響

通過馬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我們觀察的對象,之所以那麼做,是因為我們無意識地在影響他,我們給出了信號,這個信號可能被觀察者捕捉,他們就會做出跟我們期望一致的事情,從而證實了我們對他的期待。

所以,很多時候對方之所以那麼做,是因為你期望他那麼做,然後影響了他,這個就是實驗者期待效應。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有些孩子會越來越優秀,而越差勁的小孩就越差勁。科學家對這個現象做了一個實驗,實驗是跟一個學校配合來完成的,研究者叫來一些孩子,讓他們都做IQ測驗,但不把IQ測驗的分數告訴老師。而是對這個老師說,他們給孩子做了哈佛應變能力測驗,然後交給老師一份名單,說這個名單上前20%的同學是在測驗上得分最高的,也就是這些同學是最聰明的。實驗者也沒告訴老師一定要對聰明的孩子做些什麼,老師自然會對他們產生期望,也就是期望這些得分高的同學表現出智力不尋常的樣子。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過了一段時間,研究者對所有的學生再次進行IQ測驗,發現學生的IQ變化了。那些被期望為聰明孩子的同學,他們的IQ提高了,而且提高的幅度比一般的孩子大。而實際上名單上得分最高的那20%根本就不是真的聰明,他們只是隨機分配的,是研究者在隱瞞老師。當老師他對學生有期待的時候,這個學生各方面不僅會表現的更好,而且IQ也會提高。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研究還發現期待效應在低年級的兒童裡表現得更為強烈,相反在高年級的兒童沒那麼強烈。

科學家做了幾種可能的解釋,比如低年級的兒童的可塑性更強,更信任老師,更容易相信老師說的話。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老師對孩子有期望的時候,孩子受到了老師的特別對待,比如通過說話語氣、眼神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期望,老師的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到學生。而這個過程完全是不經意間傳遞的,老師對聰明學生的表現,是給予他們更多的微笑,更多的眼神交流,更多的贊同。學生也願意接受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即使是批評,他們也會努力的改進和提高。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這讓我想到上初一的時候,教我們的那位英語老師。這位老師的國語非常不標準,因為廣西部分城市是以壯語為主的,而教我們的英語老師,恰巧也是講壯話。所以,普通話夾雜著壯音,通常“t”發音的字母,他會念成“d”,加上他的教學方式非常極端。比如,當他給我們講述一個概念,我們在不能完全理解的情況下,他會對大家進行提問,如果我們答不出來,他就會非常生氣,然後就對我們說:你們這幫“蠢貨”“鎮壓貨”…對你們失望至極,就你們這種狀態,是不可能考出好成績好的高中的。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然而,整個初一的學習階段,我們全班的英語學科,每次考試都是年級倒數第一,而且全班從來沒有一個人獲得過及格。而且,英語課讓我們感到害怕與壓抑,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獲得老師的認可。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所以,實驗者期待效應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要期望一個人做出積極的改變,我們首先要給他期待。如果你不喜歡他,對他沒有期待,覺得他不行,其實你的一些不經意的表示都會給對方傳遞信號,就是他沒有被期待著、他不行。而這種預判最後也會實現,你覺得誰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你覺得誰差勁他就真的差勁。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期待”,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對對方有期待,我們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對方影響,最終他真的會變成我們期待的那個樣子。

薩姆•哈里斯說:“你的思想是你所經歷的一切的基礎,也是你對他人生活的貢獻。考慮到這個事實,訓練它是很有意義的”。

希望我們都被別人期待,並且都能夠學會用這種方法來對待身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