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清代官員退休之後都幹些什麼?

謀殺似水年華27


年老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情,老了就要退休。正如古裝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官員老了就要告老還鄉。清代官員退休之後會幹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能力突出的官員即使退休了也依舊繼續著政治生活。顧棟高曾在乾隆統治時期擔任內閣中書一職,告老還鄉之後,乾隆皇帝還會把他召入宮中,詢問國家大事。清政府還曾規定退休之後回鄉生活的官員需要上奏地方時弊,如若知情不報,會受到重罰。

一些官員退休之後熱衷於公益事業,為社會服務,比如說出錢修路造橋、資助貧寒之士、解決鄉里糾紛等等。江蘇無錫人顧光旭曾任四川按察使司,退休之後資助書院裡貧困的學生,還為買不起衣服的窮人送上冬天裡禦寒衣物。


還有一些官員投身於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未來的人才。清代著名的史學大家錢大昕,早早就退休了,之後的三十年他都沉迷於教育事業,曾在鐘山書院、婁東書院、紫陽書院擔任教職,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像錢大昕這樣的官員在清代還有很多,如浙江錢塘人汪鳴奎退休之後就在杭州話經精舍、敷文書院講學。

(錢大昕)


著書立說同樣是清代退休官員常乾的事情。明清的官員大多都是讀書人,通過科舉入仕,讀書是很多官員都有的習慣。清代知名的詩人、文學家王士禎年少為官,曾任禮部主事、國子監祭酒等職。王士禎素有撰述的習慣,未曾離職之時就著有《蠶尾集》、《漁陽文略》等。離職之後,王士禎又時有新作,後來他得了重病不能握筆,便口述由兒子代筆,完成了《漁洋山人自撰年譜》。

當然了,清代退休官員也會會會朋友、遊山玩水享受生活。這些遊山玩水的人也多有詩作、文章來記錄悠閒的生活,但是與前面提到的那些沉迷於撰述的官員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詩作文章對於悠遊山水之人只是感悟生活的另一種方式而已。


尹明:《康乾時期致仕官員生活研究》

劉紅力:《清朝官員致仕制度研究》


歷史研習社


古代官員退休稱為“致仕”,就是把自己的官位還給君王,如果實在年齡太大,或者身體真的沒法在幹下去了,可以向皇帝申請退休,稱“乞骸骨”,使自己能回鄉安葬。自周朝起,一般都是七十歲退休,到了明清時期,改到六十就可以退休了。


清朝官員退休之後,一般的政治待遇就沒有了。但是回到家鄉,地方官還是會以禮相待,遇到大的慶典宴會什麼的,都是可以坐上座,與本地父母官同席。畢竟,同朝為官那麼多年,門生故吏遍地,關係錯綜複雜,誰知道什麼時候能用的著誰。

至於俸祿,清朝時期只要退休就沒有了,也沒有退休金。若是真的是為官清廉,家裡揭不開鍋了,也可以向朝廷申請,按月發放米二石,直到逝世。

但這樣的官員極少,“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知府都十萬雪花銀,稍微會來事的,致仕還鄉做個富家翁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何況雍正時,還有養廉銀子,餓是肯定餓不著的。

既然吃喝不愁,面子也有,地位還不錯,大部分退休官員,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種種花,養個小貓小狗,與三五知己喝喝小酒,作作詩詞,互相唱和一番,悠哉遊哉,不亦樂乎。

在清朝時期,都是科舉取士,讀了一輩子書,肯定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還有一部分人,就著書立說,以傳播文化為己任,造福鄉里,發揮餘熱。

以上基本上就是清朝時期官員退休後的生活,與現在差不多,奮鬥了一輩子,也該享享清福了。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評論,關注的頭友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