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狀態

1.本人不覺得痛苦。即在一個時間段中(如一週、一月、一季或一年),快樂的感覺大於痛苦的感覺。

2.他人不感覺到異常。即心理活動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不出現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現象。

3.社會功能良好。即能勝任家庭和社會角色,能在一般社會環境下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或創造條件)實現自我價值。


心理健康不良狀態

1.時間短暫。此狀態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一週以內能得到緩解。

2.損害輕微。感覺到的愉快感少於痛苦感,“很累”、“沒勁”、“不高興”、“應付”是他們常說的詞彙。

3.能自已調整。大部分通過自我調整(如休息、聊天、運動、釣魚、旅遊、娛樂等放鬆方式)。小部分人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能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狀態。


心理障礙

1.不協調性。其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其生理年齡不相稱,或反應方式與常人不同。

2.針對性。對障礙對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環境等)有強烈的心理反應(包括思維、情緒及動作行為),而對非障礙對象可能表現很正常。

3.損害較大。此狀態對其社會功能影響較大。它可能使當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標準完成其某項(或某幾項)社會功能,如:社交焦慮者(又名社交恐懼者)不能完成社交活動;銳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礙者難以與異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於心理醫生。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的心理健康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