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心理障礙的人會加速癌症的形成進程,心理樂觀的人,癌症的發病率明顯偏低。中醫腫瘤著名專家何裕民教授認為,癌症的發生發展與社會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同的心理狀態可以致癌、治癌、防癌。講究心理健康不僅能有效地預防癌症,還有利於癌症的消退。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人的不良情緒為何會增加癌症發病的風險?研究表明,不良情緒是癌細胞的活化劑,在癌症的發病因素中,人們不僅發現有毒物質、遺傳、免疫功能及不良飲食習慣與癌症密切相關,同時觀察到個性特徵和心理社會因素對癌症的發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有學者提出癌症患者為C型行為模式的概念,從概念上來說,C型行為是一種容易發生癌症的行為模式。研究認為,C型行為的人腫瘤發生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並可促進癌的轉移,使癌症病性惡化,其心理特徵為在氣質上好壓抑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壓抑怒,怒而不發,也不善於發洩自己的情緒;在性格上好克服自己,忍讓,過分謙虛,過分依從社會,迴避矛盾,好調和矛盾。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另外,癌症的精神神經免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以使抗癌細胞增殖,精神因素就是通過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而使癌症發生、發展或抑制的。研究證實,神經系統可通過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對免疫器官產生支配作用,積極的心理狀態能使這種支配作用增強,從而使抗體增多。而精神頹廢的人,可使血液中的 T 淋巴細胞減少,並抑制 B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作用,導致機體免疫力的下降。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目前已知的心理性致癌因素包括:

(1)性格內向情緒壓抑者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俗話說:“百病皆生於氣”,“萬病源於心”。治病要治心,惡劣的情緒,憂鬱的精神狀態,對人健康的損害甚至比病菌、病毒厲害得多。

情緒可以殺人,亦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緒猶如一劑心藥,對癌細胞有強大的殺傷力,是任何藥物所不能代替的。就像失常的心理會成為致癌的前提一樣,健康充實的心理則是戰勝癌症的重要條件。許多事實證明,一個決心戰勝癌症的人,能夠存活和延長生命的機會要多得多。在危及生命的癌症面前,患者應該建立足夠的信心一定能夠克服、糾正、消解腫瘤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從而充分發揮機體免疫細胞的抗腫瘤功能。癌症與心理之間的關係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懂得如何排解不良情緒,及時調整心態,才會有輕鬆、健康、快樂的生活,如此,我們就會減輕癌症的威脅。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癌症“後媽”——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