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20歲的殷浩戴著白色口罩,露出一對細長的雙眼,緊盯著眼前的馬克杯。本想著這一定會是一次漫長的“創作”,但僅僅幾秒鐘後,他就抬起頭來,眼睛似水般平靜透亮。

“完成了。”馬克杯裡,一朵乳白色的鬱金香嬌豔地盛開在香氣襲人的咖啡上,花瓣兒一層一層向上氤氳,直至最頂端的兩株花蕊。“這個拉花一共有8層,每一層代表一顆愛心,這些愛心都送給你了。於媽媽說了,我不能驕傲。”儘管這樣說著,但自得的笑意就連口罩都擋不住,瀰漫在整個咖啡館。

殷浩是咖啡館裡8個小夥伴之一。這家名為“夢工坊”的咖啡館坐落於浦東新區成山路345號,從外表看,這裡與城市內數以萬計的咖啡館沒有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8位店員都是特殊孩子,他們或是自閉症患兒,或是身染唐氏綜合症,或有腦癱,存在著程度也不一的智力障礙。“夢工坊”於他們而言,絕不是一個帶點噱頭的名字,而是甜美夢想投射進真實生活的一道亮光。

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防疫期間,“夢工坊”與其他餐飲店一樣歇業了。但孩子們沒有休息,他們與許許多多充滿愛心的媽媽、叔叔一起,把自己製作的咖啡免費送給抗擊疫情的英雄們,至今已經送出了2000多杯。

有人說,這是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把驕傲送給媽媽

殷浩是一名唐氏綜合症患兒,也是一位執著於夢想的孩子。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專業的咖啡師。

“我現在會做8種拉花,鬱金香、愛心、火鳳凰是我最喜歡的圖案。我不能隨便說話,說錯了會讓人不喜歡,我要問問於媽媽和小何哥哥才能說,但我心裡只有咖啡拉花。”與殷浩聊天,只要說到咖啡,他總是很興奮,而話題轉到其他方面時,他又變得膽小而謹慎,圓圓的腦袋不停四處張望,尋找他口中的“於媽媽”或“小何哥哥”,彷彿只有看到他們,自己才能安心。

在咖啡館裡,殷浩是最刻苦的一位。每天一上班,他直衝吧檯,拿起咖啡機就不捨得放下。他最喜歡用水在空的咖啡杯裡,練習拉花。清水在空杯裡無法賦形,但在殷浩心裡,隨著每一個動作漸次進行,一朵花或者一顆愛心,早已展開。“我們要節約牛奶,用水練拉花最好了。”

有時候,殷浩會過於投入,以至於他的“店長媽媽”不得不發出提醒,“殷浩,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再練習。”膽小的殷浩立刻放下杯子,走出吧檯,但總忍不住回頭瞅上兩眼。

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殷浩很乖,但和所有唐氏患兒一樣,他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有一次,一位顧客問他,“殷浩,你說說看,這些咖啡豆是從哪些國家,哪些地區來的啊?”只見殷浩愣了兩秒,突然面色潮紅,說不出話來,然後把帽子一摘,狠狠地丟在了地上,還在自己臉上“啪啪”抽了兩嘴巴。事後,大家才知道,殷浩是著急了,這些咖啡豆的來源,小何哥哥曾經教過他,但他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我對不起小何哥哥,更對不起他的是,我把他新買的帽子給弄髒了。”事後,殷浩道了歉,如今他的口頭禪則是,“我一定要忍住,不能著急,不能發脾氣。”

儘管殷浩會發脾氣,但在咖啡館裡,他可是“大明星”,不但拉花做得好,還彈一手好鋼琴。疫情發生前,每個整點,殷浩都會坐在鋼琴前,為客人們彈上一首曲子,《漁光曲》、《童話》、《燭光裡的媽媽》、《茉莉花》……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從十指之間流出,人們驚訝於這樣一個孩子居然能有如此造詣。聽說,有一位母親站著聽完了殷浩的演奏,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第二天她把自己孩子帶到了咖啡館,一起聽殷浩彈琴。從此以後,孩子回家練琴,媽媽再也不用“抓狂”了。

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殷浩說,他最喜歡彈《燭光裡的媽媽》,因為沒有媽媽,就沒有幸福。可惜的是,他到“夢工坊”工作半年了,媽媽只來過一次,喝過一次他親手調製的咖啡。“家裡現在有兩個小弟弟,只有一歲多,媽媽太忙了,不能來看我,而且她來看我,小弟弟們會吃醋的。”殷浩很懂事,但他內心希望媽媽能多來幾次,他會為媽媽做很多很漂亮的拉花。

“媽媽說,要在咖啡館好好工作,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我一定會做到的。”不久前,咖啡館裡的老師根據殷浩彈奏的《茉莉花》,幫著他一起創作了一杯特製咖啡,取名叫“茉莉情啡”。店裡的價目表上,店員們特意在“茉莉情啡”的名字旁,標註了“殷浩專屬”四個字。“我要把驕傲兩個字送給媽媽,因為媽媽幸福了,才會到店裡來看我,來喝咖啡。”

焦慮失去這個家

與殷浩不同,安昆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別人問安昆,爸爸媽媽去哪了,他會回答,“在蘭州。”如果再問,他就會發急,甚至崩潰。

但其實,安昆是店裡八個孩子中最健談、最風趣的一位。在店裡,安昆負責迎賓,只要有客人進入“夢工坊”,他都會對人家說,“您好,請您過來量體溫。”然後大聲地報出體溫數字,並把相關信息,仔仔細細地登記在一本黃色筆記本上。

安昆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統計店裡的客人總數。吧檯旁,掛著一塊小黑板,上面用粉筆工工整整地寫著,“您是我們第17325客人”

,這是疫情發生前,安昆親手寫上的。這個簡單的數字背後,是他每天一絲不苟的統計,即使是輪到自己休息,他也會在第二天上班時,仔細核對小夥伴們的記錄,如果發現差錯,就第一時間予以更正。為了一個數字,安昆會追在店長的後面,反覆問:是這個數嗎,是這個數嗎?

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安昆對數字的敏感讓他成為店裡最負責的孩子。

如果有人問,“夢工坊”最多一天接待了幾位客人,他會脫口而出,“429”。如果有人說,安昆你已經22歲了,他會立刻糾正,“我是1998年10月生的,我現在是21歲。”如果有人問,安昆你的目標是什麼,他會很認真地說,“我要20歲、30歲、40歲都年輕,臉要變白,不要變黑。”

在“夢工坊”工作的半年裡,安昆的進步有目共睹。作為一名自閉症患兒,剛來店裡時,他幾乎不與任何人說話,總是低著頭,一個人坐在角落裡。如今,安昆會主動找人說話了。看到殷浩在做拉花,他會說,“我也做過一次拉花,感覺不是很難。”看到一位女生,他會對人家說,“我很會讚美人的,我給你點個贊,”然後把大拇指高高舉起。

平時,安昆喜歡看電子報瀏覽新聞,用“懂球帝”看各種比賽,喜歡在微信裡與人聊天,他常說,“要學習聊天,不聊天,人會衰弱。”疫情前,安昆還負責在店裡接待各路訪客,為他們介紹店裡的情況,每一次他都很認真,腰桿站著筆直,回答每一個問題,都用盡全力。

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安昆還是個孝順的孩子。每天11點到7點,安昆準時上下班,哪怕下班只是晚了5分鐘,他都要打電話給爺爺,告訴爺爺自己回家要晚了,因為“爺爺等著我,他會擔心的。”這幾年,奶奶生病了,一週要做三次血透。從此安昆總是說,自己喜歡做家務,喜歡燒蛋炒飯給爺爺奶奶吃,人們知道,這是他們相依為命的樣子。

安昆話很多,但其實他最近很焦慮。疫情發生後,“夢工坊”停止了正常營業,看著空空蕩蕩的咖啡館,安昆常常走神。私下裡,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問店長媽媽,什麼時候能復工啊,什麼時候才能有客人啊?哪怕是星期六休息,他和小夥伴們都會到店裡來看一看。人們心裡清楚,這些孩子害怕失去工作,更害怕失去“夢工坊”這個家。

愛心反饋滾雪球

給孩子們這個家的,是兩位媽媽。一位是他們過去的校長,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的王英;另一位是他們現在的“老闆”,在上海打拼20多年的江蘇泗陽女子,於成紅。

1994年,於成紅來上海發展,加入了東昌電影院旁的一家餐飲店。當時,“躍民燒雞”火遍浦東,店裡每天要賣出幾千只燒雞,於成紅拿著每個月120元的薪水,從此和餐飲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2002年,於成紅下海,在成山路上開了一家小飯店,川菜、粵菜、本幫菜,只要客人喜歡,她什麼都燒。就這樣,她成了一個新上海人,新浦東人。

離於成紅的小飯店不遠,坐落著浦東新區輔讀學校。十幾年來,她看著一批又一批的特殊孩子,走進這所學校,又從這裡畢業,聽到孩子們家長偶爾發出的嘆息,那些不幸的故事一遍又一遍讓她心碎。怎麼能為這些孩子做些事情呢?這個問題,始終揮之不去。

恰在這時,王英也在思考一個困擾她很久的問題。“輔讀學校13年一貫制,很多孩子在這裡從孩童變成大人,學校提供了最好的環境。但是,終有一天,他們要畢業,要走出校園,去面對社會。現實的情況是,只有大約一半的孩子能找到工作,另一半隻能再次迴歸家庭,成為社會的看客。”作為校長,王英一直在想,能不能在校園和社會之間建起一座橋樑,讓更多特殊孩子有機會發展技能,融入社會,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兩位媽媽的想法走到了一起。2019年6月28日,上海第一家由特殊孩子打理經營的咖啡館,在浦東輔讀學校旁開張了。殷浩、安昆、毛毛、蓬蓬等8位因各種原因找不到工作的特殊孩子,回到了這裡,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

在投資這家咖啡館時,於成紅就做好了虧本的打算。“一般市面上,做一家咖啡館,兩、三年能盈利就很不錯了。我們‘夢工坊’地段不算好,周邊沒有商務樓,孩子們的工作效率也不能和一般人比,所以開這家店就是想為孩子們做些事,賺錢真沒想過。

然而,預期中的鉅虧卻沒有發生。一直到疫情發生前,“夢工坊”每個月都能維持著盈虧平衡,許多慕名而來的客人點了一杯又一杯咖啡,有些人把在這裡喝杯咖啡當成了生活習慣。更多的機構組織也紛至沓來,他們在這裡辦團建會,開黨建座談,甚至有人在咖啡館和孩子們一起過生日。就這樣,“夢工坊”奇蹟般地活下來了,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

疫情來了,孩子們不能上班了,“夢工坊”何去何從?在最焦慮的時候,一個靈感閃過眾人的頭腦,

既然這家咖啡館是靠著愛心,維持著夢想,那為什麼不能在最特殊的時候,把這份愛心反饋出去呢。送咖啡,給那些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警察、保潔阿姨、環衛工人、社區工作人員送咖啡,讓他們在咖啡中感受到愛心的流動,豈不是一個美妙的點子。

沉寂許久的咖啡館又一次被夢想激活了。孩子們紛紛行動起來,疫情帶來的陰霾消散了許多。原本,“夢工坊”準備送出1000杯免費咖啡,贈送範圍也僅侷限於周家渡街道。沒想到,活動一經推出,瞬間得到了更大的反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次愛心咖啡的接力中。

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上海市實驗學校軟式曲棍球社團發出了這樣的倡議,“作為特奧融合學校的上實,我們更應該接力這一份‘愛心傳遞’。我們一致認為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既幫助了這個代表上海溫度的夢工坊咖啡吧,也溫暖了抗疫一線工作人員。隊友們、同學們,朋友們,還有春暖花開即將踏進上海市實驗學校的新同學們,歡迎大家一起參與上實共抗疫情愛心活動——‘以咖啡名義將愛心傳遞’,我們一起認領夢工坊定製愛心咖啡,慰問堅守崗位、日夜值守,英勇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們和深入一線的新聞記者們。”倡議書發出後,不到幾天就募集到5.2萬元現金,整整2600杯咖啡。

周家渡街道也在網上發起了“愛心接力”眾籌項目,不到三天,就募集到了1000杯咖啡的資金。街道領導和世博地區的多家公司一起,將一杯杯從“夢工坊”做出的咖啡,送往附近的社區衛生中心、交警支隊,還有駐守在浦東國際機場的一線防疫人員。

這幾天,殷浩、安昆他們比平時更忙了,他們要做咖啡、要裝袋,有時候還要跟車去送咖啡。但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開心,笑得更甜。

一家暫時歇業的特殊咖啡館,端出“全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人們總說,上天為你關上了一道門,總會為你再打開一扇窗。對這些特殊的孩子是這樣,對“夢工坊”咖啡館是這樣,對這座城市充滿愛心的所有人來說,又何嘗不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