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一塊招牌就是一段傳奇。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在雲南的餐飲界,尚曉紅是個神奇的存在。比如他放棄行政總廚的職位,跑到金殿水庫旁開“農家樂”。這家名為“泡梨煮魚”的小菜館,依時令賣很家常的菜餚,客人不能點菜,上菜的時候才知道吃什麼,但美味的程度卻是數週內一位難求。從找尋食材到菜品製作,尚曉紅都對食物飽含熱情,從不倦怠。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2018年,當第一家“尚順號”在欣都龍城開業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裡深藏著一個延續了上百年的夢想。不僅承載著四代人奮進的足跡,還留存著最傳統的滇味氣息。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這一切,要從清光緒五年(1879年)開張于歸化縣的“尚順食館”說起,而“尚順號”之名即承襲於此。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歸化縣是現今化城村的前身,隸屬於昆明市呈貢區馬金鋪街道,地處呈貢、澄江、晉寧三縣交匯處,尚曉紅的爺爺尚順的家族世代居住於此。在尚順零星的記憶中,他隱約記得老人們說過,他的曾祖是家族中第一個從事廚師行當的人,這門手藝傳到他是第四代。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從尚曉紅記事起,父親就和爺爺尚順一起經營著“尚順食館”。食館經營傳統滇味小吃,最出名的是滷味。不算大的門臉,食客卻絡繹不絕,經常有遠客慕名而來。“原味烹飪,食為健康”,是爺爺尚順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1979年,剛6歲的尚曉紅被要求跟隨父親學習製作滷味。這個年紀正是玩心很重的時候,尚曉紅初時對此非常牴觸。特別是小夥伴們呼朋引伴玩耍的時候,他卻不得不跟在父親身後,從辨識香料開始他的廚師生涯。尚曉紅特別記得,盛放滷汁的湯桶有半人高,他要站在凳子上才能操作。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父親對他非常嚴格,就算是寒冷的冬天,尚曉紅也必須在凌晨4點起床,跟著父親開始一天的工作。父親非常珍視祖輩留下的老滷原汁,每天打烊之後,必須把滷汁裡食物的殘渣撈出,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熬半小時才算結束。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一年365天,每天不間斷地重複著這些動作。那個幼小的孩童也逐漸長大成人,從最開始的不情願到真正的熱愛並沉浸其中。雖然一味傳奇的精湛來自於不斷重複,但嚴苛沿襲祖輩烹飪技藝的基礎上,尚曉紅也希望學習不同的美食文化,為尚氏廚藝傳承加入創新的元素。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1992年,19歲的尚曉紅離開化城村,追尋著中華美食的脈絡汲取養分,廣東、山東、四川、浙江、中國香港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每到一個地方,他都到當地知名的餐館打工,甚至願意從切菜、配菜這些最簡單的工作做起,慢慢學習和揣摩不同菜系的精髓和特點,博採眾長,一次次完成廚藝的突破和創新。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老滷是要靠養的,它像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般,永遠張著不知疲倦的嘴。每一天,尚曉紅都要向它投餵不同種類的食材,滷味出鍋的同時,食材的精華也留在了老滷之中。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上百年的老滷,已經吸納了上百噸不同肉類食材的精髓,尚曉紅像呵護孩子一般養護著它。每一天的熬煮、香料的增減,從不馬虎。由其孕育出的滷味,在口中呈現出萬般的味型變化和豐富的層次,卻又回味甘醇、恰到好處。小編的冰箱裡常年必備的宵夜之一,就是滷鵝頭和滷鵝翅。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20世紀90年代末,尚曉紅回到昆明,他萌發了專研過橋米線的念頭。在尚曉紅看來,過橋米線是昆明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小時候在“德鑫園”吃過的過橋米線是他心底很懷念的滋味。那時候,熬湯的鍋就放在店門口,在炭火的爐子上“咕嘟、咕嘟”地煮著,食客全都看得到。


一盤葷菜的盤子裡依次放著脊肉片、白肉片、魷魚片、火腿片、腰肝片、熟雞塊、玉蘭片,素菜碟裡是豆腐皮、綠韭菜、白豆芽,再加上一碗昆明特有的酸漿米線,就能令尚曉紅食指大動。繼承併發揚傳統,讓現代人吃到更可口的昆明老味道過橋米線,是他一直的目標。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雖然過橋米線並非起源於昆明,但歷代過橋米線的大師們根據昆明的氣候和食材特點,發展創新出了獨屬於昆明的過橋米線味型。據尚曉紅介紹,由於紅河州天氣炎熱,身體容易睏倦不思飲食,過橋米線要求湯色清澈,味鮮不膩,易於進食。湯底中,雞湯的鮮香尤為突出的秘訣是要用水泡後出芽的豌豆同煮,祛除豆腥氣。食用過橋米線時,配料中還必須有豆坨。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昆明的氣候常年比紅河州低,相對醇厚的湯頭更適合昆明人。所以,昆明過橋米線湯色乳白,骨香濃郁,湯中還要加入產量極低的保山白胡椒,意為促進身體發汗,吃完之後全身暖和。由此,曾經在20世紀90年代甚囂塵上的“蒙自過橋米線是正宗,昆明過橋米線是歪宗”的論調實在失之偏頗。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過橋米線的靈魂是湯,只要捨得下好料,好湯就八九不離十了。可是,所謂的好料,對於用料嚴苛的尚曉紅來說,卻不是在菜市場挑挑揀揀可以得到的。熬湯用的土豬、牛骨、土雞、土鴨、火腿,每一樣都是他親自開著車,漫山遍野去尋摸來的。他還因此被朋友們戲稱為大廚裡最好的駕駛員。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簡單以土雞為例,並不是說山野農戶家放養的都是土雞。從雞種來說,必須是當地的土雞品種,之後才是餵養方式和品質的問題。開著車一遍遍探尋雲南的山野,高遠山村常常帶給他關於食材和味覺的驚喜,這也正是尚曉紅樂此不疲的興趣所在。


各式好料放在1.5米高的湯桶裡已佔據了大半位置。關於熬湯的時間,尚曉紅表示小火慢熬4個小時是比較好的。不到這個時間,味道不夠,超過這個時間,湯內的營養成分會結塊。“尚順號”一家店每天的湯量是15桶珍茗金龍水熬成12桶的時候就成了。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這時,整桶湯呈現凝脂般誘人的乳白色,濾去碎骨渣與配料殘質,空氣中滿是動物油脂加熱分解後的香氣。湯頭的骨香是鍋蓋攔不住的,就算隔得老遠,都能聞見骨香與肉香。再加上蝦仁提鮮,這香味,就愈發扣人心絃。


湯上桌前,傳統方法是鵝油封面,可以完美保持湯底接近100℃的高溫以燙熟生肉類。但鵝油的價格很高,加之數量上遠不夠供應,故而現在售賣過橋米線的商家都改用雞油。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雞油與鵝油最大的不同是雞油香味濃郁,而鵝油無味,而且鵝油中對人體有益的油酸高達54%。全部使用雞油對骨香濃郁的湯底來說,稍有喧賓奪主之嫌。經過反覆實踐,尚曉紅採用雞油和鵝油4:1的配比,既能完美保溫,又使雞油的鮮香更好地與骨香融合。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在老昆明的食譜中,過橋米線有金銀之分,“金過橋”放入的是麵條,“銀過橋”放入的是米線。


“金過橋”的麵條很講究,取自高寒地區,經過充裕陽光照曬的燕麥,調和雞蛋後,拉出的麵條彈力十足。而“銀過橋”的米線,雖然昆明人習慣的是酸漿米線,但為了增加遊客的接受度,“尚順號”採用的是蒙自的水洗米線,順滑爽口。


燙食的順序很有講究,首先鵪鶉蛋要先用筷子打散,隨後將裡脊片、烏魚片和雞肉片裹一道蛋液再放入湯中,肉片的滋味就更為鮮美。隨後放入火腿片、涼雞塊、水發魷魚,再放入素菜和涪陵榨菜,最後,將米線從小碗中挑到湯碗裡。一定不能“嘩啦”地直接倒,因為燙米線的水會影響口感。


這時,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過橋米線才算完成。按尚曉紅的話來說:“這樣的過橋米線,能吃到雲南的陽光,咬得到雲南的空氣”。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先喝一口湯,鮮味即刻從舌頭蔓延到嗓子,只有精心熬製的湯底才會有這樣回味悠長的鮮爽感。過橋米線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吸,“哧溜、哧溜——”瑩白的米線順滑軟糯,吸飽了高湯的精華,加上肉類豐滿的質感、醇厚濃郁的湯汁帶來味蕾強烈的滿足。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吃得酣暢淋漓之餘,再繼續喝上幾口湯,那真是四肢百骸地通體舒暢。這是胡椒在發揮作用,但奇怪的是,小編的鼻端並不會聞到刺鼻的胡椒味。這也是尚曉紅的秘密武器之一,產量極低的保山白胡椒,味道不衝卻滋味綿長,每年都需要他親自盯著,收集的原料才能大致夠用。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不知不覺中,小編的整碗湯都要喝乾了,才想起尚曉紅說湯喝到一半,可以加幾滴“寧化府陳醋”。果然,解膩之外,回味甘醇,而且醋的加入可以促進骨湯中的鈣質吸收。


每一個吃過“尚順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契合的獨家記憶


湯盡之時,餘味悠長,正應了碗底的兩行字“有時緣淺,卻回味深遠”。


本版文字丨西山童姥
本版圖片丨石中玉、八兩(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