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Once Upon a Bite - 風味人間

簡介:

  • 流暢的片子,關於美食
  • 8集(每集50分鐘)
  • 陳曉卿

內容盤點:

【第一集 美食盤點】山海之間:攪團冷筍奶桶肉,旗魚火腿大閘蟹


【第二集 美食盤點】落地生根:燒餅麵包枕頭饃,海鮮魚生非洲雞


【第三集 美食盤點】滾滾紅塵:生皮烤魚叫花雞,燒餅豆腐蟹釀橙


【第四集 美食盤點】餚變萬千:鯡魚罐頭臭豆腐,皮蛋蘸水葫蘆鴨


【第五集 美食盤點】江湖夜雨: 燒烤火鍋小龍蝦,雞爪花蟹豉油雞


【第六集 美食盤點】香料歧路:烤肉驢火涮涮辣,滷鵝江蟹冬陰功


【第七集 美食盤點】萬家燈火:莜麵燒蔗紅燒魚,白肉血腸番薯粉

一些人可能要問題了:

陳曉卿是誰?幹嘛單獨打一個Tag(標籤)?

陳曉卿,據說是“吃貨”這個詞的發明者,也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1)》和《舌尖上的中國(2)》的導演。

這兩部片子(尤其是第一部)對於中國的紀錄片有重要的貢獻:在『舌尖』上線之前,紀錄片的受眾範圍很小,『舌尖』用依託於受眾更廣的美食內容,加以老到的節奏把控,成為當年的爆款,也讓更多的人開始看紀錄片,比如說我,當時正在上大學的我,看了某一集之後,滿校園地尋找肉夾饃,放佛在尋找自己的美好生活~

回到這個片子的主題:美食

我們所有的人,都會內心崩潰,或許是因為痛苦,或許是因為快樂。當我們體驗到極致的快樂時,我們的內心崩潰了,然後向眼前的事物投降,並脫口而出:

“太好看了”、“太好吃了”、“太爽了”、“我愛你”...

美食是所有人的軟肋,也可以讓所有人崩潰;千百年來,它成了很多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方向,也成就了鄉間小店和商業帝國。作為資深吃貨的陳曉卿,自己對於沒事有足夠豐富的理解,加上對於影視作品的多年經驗,出來的片子讓無數的人慾罷不能: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一次與朋友的對話

我曾經當面問陳曉卿老師:是否同意雕爺的“味蕾理論”,以及其背後對美食的品嚐能力是否存在“金線”的問題。。。陳老師沒有正面回答,他講了另一個“做餐飲 與 做飲食”的觀點,我當時似懂非懂。

隨著健身的流程,我們的食譜也常常被打上健康與否的標籤,那些能夠一直吃“健康”食物的人,我確實很佩服,那種長時間的自律放佛在向這個世界宣佈著他們的優秀。他們確實優秀,只是在我看來,我們還是要有一點軟肋,要為美好的事物“崩潰”,否則可能成為一個冰冷的人。我不想冰冷,我想有溫度,

直到現在,我還是熱愛這個人間。就像某位偽文藝青年的新年寄語: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新年快樂,依舊熱愛這個亂七八糟的世界。

來幾張劇照吧~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小龍蝦-風味人間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手抓肉-風味人間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西班牙火腿-風味人間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西班牙火腿-風味人間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錦州燒烤-風味人間

「乾貨紀錄片」《風味人間》

雞油花雕蒸花蟹-風味人間



後記:

其實這部片子已然很出名了,作為一部紀錄片,上線兩個月擁有9億的播放量,可以說是2018年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在中國),那我為什麼還要推薦呢?

是因為羅振宇跨年演講中引用媒體人沈帥波的一句話:

“在中國,再眾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碼有一個億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數時候,是十個億的人都不知道。”

我做這個公眾號並不是為了專門找生僻的紀錄片來顯得我品味高雅,而是推薦有意思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