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義寧先生”陳寅恪,治學精嚴,持躬高竣,在整個民國學術圈都是巋然巨擘,自不待言。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陳及家人流離香江時期——2016年我與友人曾將其在港數處住所全部找到

可他的大名,也曾銷聲匿跡數十年,聲希味淡半世間,囚在深閣人未識,宛如民族集體失憶。是1990年代初,廣東作家陸鍵東寫出了《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冷門爆熱,行銷一時,方引得他像出土文物、學術網紅、大眾情人一般,重歸大眾視野,雅人文盲,滿國爭說。

可以直白一點講,陳先生得魂兮歸來,核心原因並非他有多強大的文化磁場,而在於他被莫名其妙地捎上了“文化熱”的高速便車。上個世紀八九十時代的人們,關切文化與學術的熱情,古今中外都很罕見,據說,紡織廠女工枕邊都要擱本黑格爾的哲學史,性工作者的包包裡也必攜份《文化苦旅》,作為逼格門面。如此風門水口中,陳先生自然無法安寧。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作家陸鍵東,1960年7月生於廣東南海

更加上,自2000年前後開始,我們所謂的“國學”思潮又繼之爆燃,推尊陳先生之勢更烈,“陳寅恪熱”悄然興盛,“陳寅恪研究”頓為顯學,導致如今他不僅是網紅,差不多已然神殿中人了。想《陳寅恪集》總數不過印刷萬套,可這些年,無論我到哪裡,都會聽見人們如同談起一門闊親戚那樣,誇耀自己如何熟知“陳寅恪”。

對陳寅恪的尊崇禮敬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就自身觀感而言,倘不隨大流講句實話,我歷來都認為“陳寅恪熱”委實是學術虛假繁榮,陳寅恪終究不是餘秋雨,“多數人只是假裝讀懂他”(易中天語),謬託知己,以為標榜。更為重要的是,我感覺陳先生被捧過火了,近些年所謂的“迴歸民國學術”,日益妝點成為另一種偶像崇拜,與造神運動。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易中天:“人人都拿陳寅恪來附庸風雅”

很多年前,易中天就寫過《勸君免談陳寅恪》的名文,取瑟而歌,多有嘲諷,我基本認同他的看法。


從現存各種材料來看,做為歷史學家,作為學術從業者,陳寅恪無疑是一流的。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江西修水陳氏一門三代: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1890—1969)

論學問,在整個20世紀,能和他並肩的真沒幾個。那深厚的國學根底,那廣博的域外語文知識,那新穎的西方學術理念,那文史打通見微知著的手法,那穿穴中西自立新義的格局,十足大師氣象,是真上可與乾嘉耆碩、外能與羅素伯林等西儒從容商討的一代鉅子。

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清楚的是,到了現代社會,所謂“學者”,終究是要靠著作、靠成果,來論定其學術身份與歷史地位的。陳先生的根本問題在於,他所寫的作品,並沒有展盡其才,他是齎志而沒,終其身都沒有寫出可與他“大師”聲譽相匹配的大著來。以惟成果驗明正身論,他如今的名望,確實是被誇大了。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晚年用10年為名妓柳如是寫傳

與他差不多同列的民國“大師”,王國維有《觀堂集林》,羅振玉有《殷墟書契考釋三種》,章太炎有《訄書詳註》,熊十力有《原儒》,錢鍾書有《管錐編》,連實力偏弱的錢穆,都有九州出版社給搞的《錢穆先生全集》57種70多冊作出無言之證。而陳先生作為“全副身家”的“四稿一傳”,平心而論,有哪一部可以比拼,如何體現“當代一人”,如何能夠“超越乾嘉諸老”?

在我看來,陳先生作為學者,最稱遺恨的地方,當在於他有天才之具,有硬核實力,卻因種種紛擾,沒有寫出與才智相匹的、堪稱石破天驚的著述來——晚年燃燒所有餘光,泰山壓卵,獅子搏兔,只為一介與中國歷史大局無關痛癢的伎女立傳,甚至都是浪擲才情。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誼在師友之間的王國維

也因此,陳先生論學術成就,不要說與西方並世同行諸如布羅代爾、湯因比等大咖去度短衡長了,即便是在民國學術一線梯隊中,也未見得就一定是最特出的。因為很顯然,任何一位現代學者,其成就該如何看待,最核心的評定標準是要勘驗其著作,且要看他著作裡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到底幾何,而不是說靠口水營造傳說、靠神話去搞箭垛,就能永遠屹立於學術譜系之中的。

陳先生式的遺憾,並不是個例的。歷史上有太多文化大家,在他生前,為時人所共鑑,所以聲望極高,幾被仰若神明,無人不知不敬。只因“述而不作”,或成果太少,當那些同時代親證過他們實力的人們離逝的差不多時,令名就會很自然地有所沉降。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費爾南·布羅代爾,1902 —1985 ,法國曆史學家

比如,清末沈曾植、李宣龔、李審言、馮煦、譚獻那些人,當年何嘗不是學術圈公認的泰山北斗,同行們何嘗無不頂禮膜拜,可因著述寥寥,加之時過境遷,如今不過間隔數十年間而已,社會上有幾人知道他們是“大師中的大師”,即便是985中文系巍巍博士,又還剩有幾位能記得他們大名?

表面上,陳先生是有難以計數的門徒和擁躉,可只怕也恐難逃時光摧洗之厄。日後的黃侃也當可能如此。


從這一點看,我從來都認為,當神話消退以後,當學術評估重回理性,所有學者無論古今,都將以著作公平地華山論劍之時,陳寅恪當從奧林匹斯神山走下,回到世俗煙火人間,歸隊到一個“傑出學者”的評價本位來。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困守歲月,舐犢之情

只因為,就已前述的個人閱讀觀感而言,我從來都覺得,陳先生所留下“四稿一傳”,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金明館叢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大作,固然是金字招牌,幾一字不易,大美不自言。

但無論橫貫還是縱深比起來,都不好說是更偉大的作品,甚至妄論起來,不免差強人意,“大家”之名有足稱矣,“大師”之號難孚眾信。他的學識儲備,可能要遠過於前後輩的羅振玉、王國維、章太炎、陳垣、錢穆、 錢鍾書、牟宗三、饒宗頤諸傑,但是論起著作的價值、創見的高下、影響的大小,則未必能輕鬆越過。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江西修水,陳家祖屋

“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我懂這個意思。可如今人們如此熱捧陳寅恪,我私心以為是過頭了的。陳先生的名山著述、學術創見,其貢獻、其意義、甚至其水準,都多少都是有點孚於人言的。很多“熱”,無非瞎跟風,本身未必值得欣喜。

我們的社會,一直不怎麼誕生大思想家或大學問家,卻總有太多隻愛八卦的人,有太多不親踐而影從的人,如我這般差勁。陳先生在這些朋友眼中,不過是個高逼格的文化符號而已。也正因如此,陳先生這樣一個鑽研高深學問、最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公眾人物之人,這些年竟家喻戶曉,真讓人霧裡觀花,隔空聽禪,莫明其妙也。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復旦中文系教授駱玉明:陳寅恪最不應該成為公眾人物

總之,學問大不等於成就大。許多朋友瞎捧陳先生,其實從來就不看他的書,或者也糊塗翻了但缺了比較周遍的閱讀,從而失去了客觀判斷。以這般心態仰望前賢,即便三熏三沐,磕頭搗蒜,實不過是消遣名公大家,徒作列隊拜佛之香客而已,

這些義寧擁躉,愚忠精神也許可嘉,但未必比我這種刻薄但還坦誠之人,要高明多少。


此外,陳先生在當代,之所以被高抬、被炒作,有心人也會明白,裡面還藏有隱情。

即陳先生的存在,早已超出純粹的學術言說層面,而是一位被恭為知識分子獨立精神的圖騰人物,甚至是被視為某些價值先驅。簡單而言,當下人口中筆下的“陳寅恪”,是有一體兩面的:“義寧學問”之外,還有“義寧精神”,是以紛紛以“以夫子為木鐸”,自詡“教外何妨有別傳”。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代表作

是的,陳寅恪先生不愧為知識人表率。他的一生,堅忍於世途,受裹挾於時潮,以悲天憫人之懷,經滄桑多變之詭,推重氣節,守志不墮,潛心學問,獨立不移,這確實是事實。在他生前身後,能臻至此等精神境界的知識分子幾乎沒有,即顧準、吳宓、錢鍾書等良知學人,也是乏此決絕的。

他的言行也好,遭遇也罷,對彼時曲學阿世、媕妸逢迎之人,無疑是個對照物,而狂風過後依然後繼寥寥,愈顯出其人“壯士不還”般的悲慨與可貴來。這是陳先生在學問家之外,作為精神符號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幾無可倫比。

但我必需還犯忌指呈的是,陳先生的這番形象,也有被過度解讀之虞,其被尊奉裡攜有太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甚至很大程度上導致他本身的文化意蘊都被誇大了。比如,許多朋友念茲在茲於他早先為王國維寫的挽辭,對提及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0字熟若口頭禪,且將其奉為“導夫先路”的先烈,但卻刻意抹煞他明顯的保守主義傾向,這是在割裂看待他的理念的。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盲翁不忘傳述

實際上,陳先生所持各種理念,其實是很奇特的,對明朝覆滅滿腔哀悼,對滿清退場聲聲惋惜,對民國倒灶也充滿同情,種種跡象都顯示出他思想的紛繁複雜與斑駁陸離,諸如此等例子實在太多。


所以,說白了,現如今許多朋友推重陳先生,不吝給他渾身貼滿厚似盔甲的標籤,不過就是一些別有懷抱之人,借陳先生說話而已。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典型如海外大佬餘潛山,國內牛人胡文輝等,禮讚陳寅恪起來真是無所不至,稍作細究就會清楚他們不過就是意有所指。這些解讀,最大的問題在於,加附了自身太多意圖因素,實是鍾馗打鬼,是隔山打牛,不是公心出發,不是求實之論。

比如,陳先生生前,學有餘力,寫了不少舊體詩,很多也的確隱晦難明。他們這些大佬,以還原心曲的高大上理由,拼命加料,過甚其辭,太多解讀早已面目全非,表面上是在還原真相,實際某種程度上是用各種比附替代了原有的真相與文本,結果就是隻見“開刀”不見本質,只見“真相”丟失原本。這種一種近乎簡單快捷的答案追索,不僅使得實際本相不免模糊如稀粥,也在走向反面地扼殺真正的自由思考,更使得陳先生聲望更加虛幻了。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清華大學照瀾院2號原陳寅恪故居

也就說,陳先生學問本身確實足以碾壓幾代人,其為人操守,也確實是滄海欲流中的英雄本色,可是過多學術之外的附加,過多脫離本真的過度闡釋,層層加碼之下,其人反倒不是愈來愈真實,其成就也不是越來越客觀,而是不免幫倒忙,更顯得虛空了。

甚至不客氣地說,因了某些文化氣候原因, 陳寅恪先生近些年來,基本就快成創可貼了,有太多人要裝得與他心貼心。可這樣的名聲,絕大多數時,不過伴隨著社會情狀的起伏漲落偶然得之,跟股票一樣不確定。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2017年末,陳三個女兒,重訪桂林為祖先掃墓

所以,總體上,我個人還是覺得他被捧過火了。也許,這樣的看法也與個人偏愛有關吧。而且,我需要著重說明的是,我也很尊重陳先生,更無意唐突前賢——我若有狂悖之處,也只承認大謬在淺薄無知,還有從心所欲瞎說了幾句實話而已。

獨立人格好說,獨立人格難當。我想,講實話,守初心,做真人,本身就是紀念陳先生、繼承陳先生精神遺產,最好的方式之一。“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斯人肉身雖逝,卻依舊生活在眼下的精神時空之中,光芒不墮。

陳寅恪被捧過頭,成為網紅是鬧劇?易中天: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

“民國先生”

同樣的,所有質疑我的朋友,其實也正和我一起,走在小徑分叉的同一精神小路上,何妨眾聲喧譁,大嚷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