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所謂,亂世出英雄,並非僅僅因為亂世之人更聰明,而是應是“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民國算得上是近代的一個亂世,更是才子才女層出的井噴時代。

然而,凡大師都有自己的思想,當一群大師聚在一起之時,難免就會產生矛盾。畢竟,大師不僅有自己佩服之人,更是有與自己“性格不合”之人。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一、劉文典之狂

搞學術厲害到一定程度之人,往往都有一個特點,要麼非常狂妄,因為其本身就有資本狂妄,要麼非常謙和,學得太多,看得太多,與世界相處也早已經十分平和,何苦要為難其他人。而劉文典屬於前者,一個十分“狂”的學者。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劉文典是我國近現代的文史大師,其主要研究的內容便是古籍,又尤其以莊子方面的研究最為出名。除此之外,劉文典還精通多門外語,又多次在清華北大擔任教授。於名利和才學上而言,劉文典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或許正是劉文典的這些成就與資本,成就他性格之中的“狂”。劉文典曾經自稱,他不懂莊子,世上也無人懂莊子。其言下之意無非是,自己是世上最懂莊子之人。或許,於言語上,劉文典是有些過傲的,但大抵事實也是如此。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不過,有時候劉文典的這種“狂”,也是帶有幾分偏見的,比如在新文學上。由於劉文典本人是研究古典文學的,因此對於現代文學方面,他是存在些許偏見的,比如劉文典就挺看不起搞新文學之人。

當有人在他面前提起巴金這一人物之時,劉文典當即十分不給面子地說了一句“他是誰,我不認識。”放在現代社會,如此狂傲之人免不了是要受些苦的,但由於劉文典的成就已經到達一定程度,能夠俯視他的人基本上也就沒幾個了。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二、劉文典與陳寅恪

其實,要說出生,劉文典算不上好,至少不是一個書香門第,而是商人之家。但幸好,父母自小就讓他學習西方文化,於市井之氣上並未沾染多少。再加上,劉文典有一個厲害的老師——章太炎,與陳獨秀、劉師培關係也不錯,自然文學功底也不會差。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有了這樣好的基礎,劉文典等於是自小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之中。也正是因為如此,劉文典自小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古典文學。不過至於其為何在眾多的中國古典文學中,選擇了莊子,這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說劉文典的性格中,有“狂”的一面,但這並不代表他是目中無人之人。對於劉文典來說,他也有自己真心佩服之人,其中陳寅恪就是一個。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曾經劉文典用了一個十分形象比喻,如果說沈從文的工資是4毛錢,那麼自己就是40塊,而陳寅恪應當值得400塊,三人等級之差,從十倍到了百倍。

這個比喻從某種程度上對沈從文自然是一種貶低,但畢竟換一個角度來看,剛好體現出了劉文典的“狂”與“尊重”。不過,從沈從文與劉文典的相處來看,他的確是有些看不起沈從文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是源於沈從文從事的是新文學吧。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抗日戰爭之時,清華北大等著名高校搬到西南地區,成立了西南聯大。劉文典曾經說過,西南聯大中只有三個教授,陳寅恪、馮友蘭,他和唐蘭算半個,可見這劉文典也是一個尊重文化之人,並非毫無底線之“狂”。

三、當代人缺失的“靜”

劉文典、陳寅恪等人都是出自民國時代的大師,更有人被稱為近代中國最後的大師。雖然如此的稱謂存在一定的恭維,但是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便是民國時期多大師,而現如今已經基本沒有了。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若要仔細探究其中原因,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當代人缺失了民國人所擁有的一種“靜”。現代社會物慾橫流,人們的心也是越來越浮躁,即便是求學之人。從小學到大學,乃至研究生的各個課堂之中,學子們早已經被現代社會浮躁化。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真正能夠靜下心來認真求學之人,寥寥無幾。另一方面,縱使有願意潛心學習之人,但世界的誘惑太多,電子產品的誘惑、所謂創業的誘惑、燈紅酒綠的誘惑......如此之下,學習精力就會不可避免地被分散。

而民國時期的大師級別人物,他們都是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在求學道路上幾乎是不含功利心的,自然也不會想著要與某某一爭高下,更是沒有各類考試與證書壓身,他們所做的不過因自己的喜好罷了。

陳寅恪、劉文典和沈從文學識的差別,劉文典自述相差十餘倍

劉文典在給大學生上課時,有時候課剛剛上到一半,他便因為興起另擇日期了。雖然這一定程度上略顯任性,但是在劉文典看來,這是因為他講課需要配合天時地利,既然要上《月賦》,那就應該要在月亮之下講課方為應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