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大清裱糊匠”李鴻章,他去世後,清政府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

李鴻章,世人多稱"李中堂",安徽合肥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其一生歷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洋務運動、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是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力之一的"淮軍"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並且創立了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其生前不僅堪稱位極人臣,而且可以說是名揚海外,一直被西方視為大清國的代表人物。

那麼,曾經生前叱吒風雲的李鴻章,在其死後,清政府又是怎麼對待其家人的呢?或許,很多讀者朋友們都有著這樣的疑問。

“大清裱糊匠”李鴻章,他去世後,清政府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

李鴻章出生於道光三年(1823),其家族在當地算是名門望族。其父李文安,是和曾國藩在道光十八年(1838)同榜考取的進士。李鴻章在家裡兄弟中排行老二,大哥李瀚章,後來也官至總督;其下還有四個弟弟,後來也都是非富即貴。

“大清裱糊匠”李鴻章,他去世後,清政府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

李鴻章一共有三個夫人。分別是原配周氏、繼室趙小蓮和側室莫氏。原配夫人周氏生子李經毓,但是早年夭折了。而周氏也在咸豐十一年(1861)病逝。繼室夫人趙小蓮,生子李經述,李經述以嫡子的身份,繼承了清政府在李鴻章死後為其追晉的一等侯爵的爵位,但因為他對於其父的去世過於悲痛,不久後就去世了。清政府接受袁世凱的建議,將李經述列入國史館孝友傳。

李經述有一個兒子叫李國傑,是其長子。在其父死後,承襲了其祖父的爵位。在清朝末年,歷任散秩大臣、廣州副都統(1906)、鑲黃旗蒙古副都統(1907)、農商部左臣(1908)。清宣統二年(1910),出任比利時欽差大臣。

“大清裱糊匠”李鴻章,他去世後,清政府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

李鴻章的側室夫人莫氏,為李鴻章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李經遠、李經邁、李經進。其中,只有李經邁成年。早年曾經擔任清朝工部員外郎。其父死後,他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使奧匈帝國;光緒三十二年(1906),被授予光祿卿一職;光緒三十三年(1907)因母病歸國,歷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的按察使;宣統二年(1910),作為隨員赴日、美、歐考察軍事。宣統三年(1911),以候補侍郎署民政部右侍郎。

因為李鴻章幾個兒子都屬於老來得子,所以,在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兒子。於是,他的六弟李昭慶將自己的兒子李經方過繼給李鴻章。所以,李經方才是李鴻章名義上的長子。李經方在李鴻章生前,曾任駐日公使(1890)。甲午戰後歸國,並且隨同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並被任命為交接臺灣主權的主要負責人。

其父死後,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擔任清政府的商約大臣。兩年後的光緒三十三年(1907),出任使英大臣。宣統三年(1911),調任郵傳部左侍郎,在洋人的幫助下,兼任中國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

李鴻章還有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叫李菊藕的女兒,嫁給了當時另一位晚晴名臣張佩綸,作為繼室。雖然這二位不太有名,但他們卻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孫女,那就是近代著名作家張愛玲。而且,李鴻章死後,其遺產都分給了後代,他們的兒子,也就是張愛玲的父親,得到了天津租界八棟洋房,以及無數金銀。

“大清裱糊匠”李鴻章,他去世後,清政府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

總的說來。清政府對於李鴻章這位"大清裱糊匠"的後人,待遇還不錯。基本上沒有受到迫害,該升官的升官,該襲爵的襲爵,也算是對這位為大清操勞一生的中興之臣相當夠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