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通山:年粑裡“印”出的年味

一說到過年吃什麼,每個人心裡都會想起一種家鄉的美食,那種味道深深勾起對家的思念,那麼在我縣農村,都有啥好吃的年味?印年粑算是最具有通山風味的習俗,圓溜溜的年粑則寓意著新年富足,來年風調雨順,更代表著全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通山:年粑裡“印”出的年味

今天在黃沙鋪鎮烽火村村民阮緒竹家,來了一群製作年粑的體驗者,他們信誓旦旦,可哪知年粑的製作過程非常繁瑣。年粑的材料是大米碾成的粉,有秈米和糯米,比例有的是三七開,有的是四六開,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將糯米淘洗浸泡,待第二天用石磨將其磨成粉,再將純糯米粉劃成芡糊,芡糊必須要劃成鍋鏟盛起可以自然流下的程度,再將芡糊倒入米粉中開始揉粉。揉粉可是個體力活,要反覆用力揉壓,充分揉勻壓緊。這時男人們要擔起了揉粉的主要角色,女人們就抓住粉盆充當助手,由於太費力,往往需要幾個人輪流上陣。經過大家半個小時的努力,終於將粉合成了泥團狀,印年粑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步驟終於完成了。

通山:年粑裡“印”出的年味

下面就是將泥狀的粉團印成年粑,阮緒竹家有各式各樣的模具,粑印用木製,每個粑印有2個空模,形狀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裡刻有反向的各種動植物圖案,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大傢伙圍坐在一起,將大粉團扯成小粉團印在模具上,然後進行敲打讓模具上的年粑自然脫落。雖說是初次製作,但大家還是有板有眼的進行的操作,阮緒竹時不時也在旁邊進行技術指導。做年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語喧譁,襯托出過年的氣氛。小孩子們尤其喜歡這種場面,你追我趕,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

通山:年粑裡“印”出的年味

印花年粑做好後放入柴火灶上蒸上40分鐘之後,透著一股淡淡的稻花香,糯而不粘,軟而不踏,圍觀的人們便抵擋不住糯香對味蕾的強烈刺激,扯著小團,沾著早已準備好的白糖,用力地咬上一口,齒頰留香之間,這股糯香味久久停留在口腔裡。

通山:年粑裡“印”出的年味

現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若想吃年粑隨時能吃。但是年粑放在過年才有味,這是親朋好友一起做年粑的人情味,是小孩子們一起玩樂的趣味,是小時候過年才有的味道,是真正的年味兒。

(全媒體記者 唐成 徐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