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樓市風向變了!兩大房產巨頭突然宣佈!透露了什麼信號

比氣候更早入秋的,可能是房地產業。

扛不住了!當一些人還在加槓桿冒險衝進樓市的時候,先知先覺的房地產商正在從樓市裡魚貫而出。

9月12日,保利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以全票的通過率,同意公司將名稱變更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樓市風向變了!兩大房產巨頭突然宣佈!透露了什麼信號

這麼做的,還有業界老大萬科。

就在幾天前,萬科也被傳出消息,“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即將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並且已經得到確認,目前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

另外,萬科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經啟動了改名程序。據南都披露,廣州今年以來,萬科在廈門、成都、海南、廣州、合肥、上海等至少九家當地分公司已經先後完成更名。

除了保利、萬科,2018年加入更名陣營的還有:

龍湖地產——7月3日,龍湖地產發佈公告,龍湖地產自2018年6月12日起公司中文雙重外文名稱則已由“龍湖地產有限公司”更改為“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彰顯更名背後“空間即服務”的商業藍圖。

合景泰富地產——6月28日,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稱,由“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更改為“合景泰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力做大做強地產板塊的基礎上加快多元化業務佈局。

時代地產——3月1日,時代地產發佈公告,全名變更為“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變更為“時代中國”。與此同時,公司的業務也從傳統的房地產企業向城市發展服務商進行戰略升級。

大連萬達商業地產——3月1日,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商管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

朗詩綠色地產——1月15日,朗詩綠色地產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將採用“朗詩綠色集團有限公司”為中文第二名稱。明確業務已從傳統地產開發延伸至長租公寓、養老服務、綠色建築設計、物業服務、裝飾、地產金融等業務領域。

地產更名,先別忙著定調“去地產化”

2018年1月,朗詩綠色地產採用“朗詩綠色集團有限公司”為中文第二名稱;2018年3月,時代地產全名變更為“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變更為“時代中國”;2018年3月,龍湖地產全名由“龍湖地產有限公司”更改為“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這是繼2016年開發商更名潮之後第二波。

2016年,恆大地產更名為中國恆大集團,遠洋地產更名為遠洋集團,雅居樂地產更名為雅居樂集團,K2地產更名為石榴集團。

眼下,公司簡稱中帶有地產二字的公司已經越來越少了。

但地產名稱的變化真的是“去地產化”的標誌嗎?先別忙著定調。房企改名往往與多元化、業務擴張、戰略調整等關鍵 詞密不可分。

萬科表示,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的確將進行企業名稱變更,進行變更的原因並非“去地產化”,而是擴大經營範圍,“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有教育、文體等業務,這些業務都是房地產以外的業務。”

今年7月,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8屆年會上,萬科集團副總裁、董秘朱旭則表示,萬科沒有拋棄房地產,而是在做定位更新。“萬科只是面對新的時代,將升級迭代為城鄉建設和生活服務商。萬科的業務版圖,將圍繞城鄉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兩條主線佈局。”

目前,萬科的核心業務為住宅業務、物業業務和租賃業務。除此之外,萬科還在物流、養老、教育、冰雪度假等領域發力。

現今,房地產市場調控嚴厲,樓市提倡“租購併舉”,傳統的地產開發正面臨著發展瓶頸。上海中原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指出:“高週轉有邊際效應遞減,市場競爭激烈,現在沒有特別好的方向下,房企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做多元化、多種發展是不錯的嘗試,等到某一領域有明顯發展,房企可以再加大投入。”

房企紛紛謀求轉型,找尋新的發展途徑,試水醫療、農業、教育、養老、特色小鎮、長租公寓等多個領域,原來的公司名稱也就無法概括所有業務,改名也就成為必然。

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開始跌了……

房價漲跌決定了悲喜人生,房價漲,造成無房家庭的普遍焦慮;漲得快,買房的高興但是政府擔心泡沫化;房價跌,就有老業主大鬧售樓處的,這種場景大家屢見不鮮了。

不過,房子就在那,不喜不悲。

雲房數據中心最近發佈了8月份的百城房價走勢統計報告,事情正在起變化啊,我們先來看下這個報告:

樓市風向變了!兩大房產巨頭突然宣佈!透露了什麼信號

廈門、贛州、南京、石家莊、唐山位列跌幅榜前五。

總結來說:房價下跌的城市從一線城市向杭州、武漢、南京等新一線、二線城市蔓延,個別熱點三線城市已有跡象顯現。

近期是上市公司的中報發佈期,幾個大公司的判斷值得重視:

恆大說,未來會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他們認為三四線城市的風險在積聚;

融創說,買融創的房子不如買融創的股票。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其中透露出的信號,頗有深意。這或許意味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高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樓市的黃金時代,已漸行漸遠!

風向變了!你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出手了嗎?

近幾年,三四線城市房子吸引了很多工作在一二線城市的人也紛紛回鄉置業。

不少人在擁有多套房產的同時也成為了房奴,被掏空了錢包並揹負起了沉重的房貸。

但是,沒有真實需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暴漲難以持久。

政府是在今年年中調整了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政策,之後,住建部表示,棚改貨幣化安置要因地制宜,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在其後的一個月,呼和浩特宣佈停止去庫存,而長春則取消了貨幣化安置。

可以想見,在今年剩下的幾個月中,會有更多的三四線城市跟進,沒有了來自棚改安置的大筆資金投入,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產業和人口難以支撐當地的房地產市場,這一波牛市基本算是走到了頭。

戴德梁行北中國區研究部主管魏東認為,從三四線城市房價開始上漲伊始我就曾提出過警告,在沒有真實需求的前提下的房價暴漲都是難以持久的,趁房價上漲試圖在三四線城市投資獲利的人群現在要格外的小心,在一個沒有需求的城市中,即便價格沒有大幅下跌,可能的情況也是有價無市,個人的大筆資金鎖在樓市裡不知何時能找到接盤俠。

所以,趁目前政策還沒有全面鋪開,能撤就早點撤吧。

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國家對房地產調控一直在加碼:

1、北京出臺史上最嚴公積金貸款新政,“認房又認貸”;今後公積金貸款將與繳存年限掛鉤,每繳存一年可貸10萬元,繳存12年可以貸到最高的120萬元。

2、房產稅出臺敲定設時間大限:五年內提請人大審議。

3、對三四線城市,國家則使出“釜底抽薪”的大招:曾經被視為抬高三四線房價的重要推手,棚改貨幣化安置或正漸行漸遠。

多箭齊發。

一個事實已經板上釘釘:樓市永遠漲的神話,正在漸行漸遠。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違背這個鐵的法則,即使一時賺到了快錢,但早晚是要賠回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