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民以食為天”,人類對美食的渴望源自人類的本能。中華五千多年的傳承,流傳下來的不僅有璀璨輝煌的歷史文化,還有讓人饞涎欲滴的美食文化。經常出現在陝北人飯桌上的橫山燉羊肉,普通又常見,卻堪稱為陝北一絕。多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勞動人民探索出獨特地道的烹飪方法,橫山燉羊肉在滿足人們味蕾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基因滲透於人們的精神世界當中。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追溯歷史:源遠流長的“羊肉文化”

吃羊肉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在古代,流傳著很多關於吃羊肉的傳奇往事。先秦時期,羊肉是一種只有貴族們才能享受到的美味,一般老百姓飯桌上很難見到,宋朝的皇家規定:“飲食不要太多山珍海味,御膳房只用羊肉就夠了”,而宋朝的大名士蘇軾和羊肉緣分也頗深,對做羊肉技藝情有獨鍾。在清朝,羊肉的吃法被髮揮到了極致,最著名的當屬清朝宮廷的108道羊肉大宴。而且,由於羊肉特別的地位,古人就把很多美好的事物打上了羊的痕跡。比如:“美”字,則是羊大則肥美。《說文解字》載:“美,甘也,從羊從大。”而“羞”字,在甲骨文中是個象形字,描繪了一個人手裡拿著羊,表示進獻美好食物的意思。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陝北橫山,就是羊文化積澱較為深厚的一個地方。橫山多畜宜稼,水草豐茂,牛羊塞道,曾經是漢武帝屯兵蓄銳的牧馬場,留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記載和《五哥牧羊》的傳說。 舊時,橫山人“裛其皮、食其肉。”每逢佳節,都要以羊肉為主食,諺語至今流傳:“六月六,新麥子饃饃熬羊肉”,“九月九、家家有,蕎麵餎飥羊腥湯”;冬至時,家家要熬羊骨架,吃羊頭,又叫“熬冬”;臘月臘八吃燜飯,也叫羊肉飣飣飯;每到春節,大擺羊宴,吃至元宵。“食惟羊肉”,是這裡人們的飲食風俗。

絕佳品質:陝北美餚中的“肉中人參”

在陝北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好吃的羊肉在陝北,陝北好吃的羊肉數橫山”。橫山羊肉,以其獨特的羊肉品質著稱,肉質細嫩、肥瘦相間、高蛋白、低脂肪、無羶味、香味濃郁、風味獨特、有顯著的保健功能造就了橫山羊肉的獨特品質,被譽為“肉中之人參”。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橫山羊肉為何與眾不同?橫山區文化館副館長謝飛給出的答案是:這和橫山羊肉生產在地域環境有關,這裡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草原氣候,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降雨少,抗旱植物品種較多。這裡的羊群以百里香、多根蔥、鐵桿蒿、沙蔥等60多種香草以及富含蛋氨酸的苜蓿、大豆等為主要食料,羊肉氨基酸含量高,膽固醇少,營養價值高。加之這裡山大溝深,羊子採食時運動量大,羊肉脂肪含量較低、肌肉彈性好。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橫山羊肉不僅有著好品質,還有著好名聲。毛澤東在1947年轉戰陝北時,曾在橫山區魏家樓鄉肖崖村住過6天,當時有個叫梁錦蘭的房東,給毛澤東送了一碗燉羊肉和小米飯,他吃後讚不絕口。 1978年橫山成為國家山羊板皮基地縣後,其羊肉品質也享譽全國。2001年以來,橫山縣成功培育了絨肉兼用的白絨山羊新品種,迎來國內外養羊專家和業內人士的關注。2010年“橫山羊肉”以其顯著的地域和品質特色,被國家質檢局公佈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精湛技藝:好味道源自“好技法”

好味道源自好技法,被譽為“肉中人參”的橫山燉羊肉之所以成為美食一絕,離不開它獨特的烹飪技藝。此時,大家會不禁想到,燉羊肉的廚房裡,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是食材、調料的配比?是火候的勝券在握?是對時間的精妙運用?還是廚子的獨家秘方?為此,記者跟著燉羊肉師傅一探究竟。

家住橫山區雙城鎮王梁村的王國忠今年69歲了,有著三十多年燉羊經驗的他,是當地公認的燉羊肉高手。早年間,王國忠在村裡當會計兼廚師,村民家紅白喜事上的燉羊肉、村民們打平夥吃羊肉、外地客人來村裡品嚐羊肉,王國忠都會親自上手讓大家吃到正宗的橫山燉羊肉。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己多年來對燉羊肉製作技藝的研究和琢磨,如今,他的這門手藝可謂是如火純青。

燉羊肉的第一步就是精心挑選羊。“選擇吃著地椒葉等多種中草藥長大的正宗橫山羊,羊子的年歲應當是當年或者一週年的山羊羯子,這階段肉質鮮嫩,無腥味,為羊肉中的上品,羊的重量上最好控制在25斤到40斤之間,肥瘦適中。”王國忠一邊在選羊一邊說出了選羊的“講究”。

接下來,就是將選好的羊宰殺後,乘著新鮮勁,把肉和骨頭分離開,骨頭剁成小塊狀(3-5釐米),肉切成小塊,等待下入鐵鍋。他還告訴記者,“燉的肉越多越香,特別是將整隻羊放在一鍋裡燉,燉出來的味道最好,整鍋肉融合了羊的各個器官的香味,均衡入味、口感好。”

隨後,按每斤肉加水300克的比例在鐵鍋裡倒入冷水,然後將骨頭、羊肉依次放入,用大火將水煮沸,用大概10—20分鐘的時間將浮出的血沫徹底打清,整鍋肉即將進入了“燉”的階段。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加調料是燉羊肉時很重要的一道工序。“我的秘方就是用最簡單的、最自然原始的調料燉出最原汁原味、最可口的橫山羊肉。我只用鹽、生薑片、紅蔥段、蒜、紅辣椒、花椒六種調料,調料太多反而失去了羊肉本該有的原汁原味。”王國忠道出了自己多年來摸索出來的燉羊肉秘訣。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火候的把握和調料的配比一樣重要。一鍋羊肉做的好不好,關鍵看火候。純正的橫山燉羊肉,需先用急火再用文火後用猛火。先用急火打完血沫後,改為文火燉1到1個半小時,到肉快熟時再用大火煮。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經過將近2小時的燉制之後,只見灶臺上的大鐵鍋內肉湯翻滾、熱氣騰騰,即將出鍋的羊肉,鮮香味撲鼻而來。端上一碗來品嚐,肉塊入口酥嫩,一咬就成絲狀,而且越嚼越香,肥瘦適中,香而不膩,毫無腥羶味。王國忠表示,一個好師傅,憑藉多年經驗,火候控制得當,調味品攝入量恰到好處,只要做到這些要求,一鍋燉羊肉,鐵定無疑是美味。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匠心傳承:薪火相傳的“橫山味道”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如今,橫山燉羊肉是橫山人的迎賓待客的主餐,橫山燉羊肉製作技藝也經過長期的探索、琢磨,臻至成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然而,對於橫山燉羊肉技藝的傳承,恰恰是在平凡的生活裡。王國忠告訴記者,目前,光他帶出的徒弟就不少於200人,有他家裡的兒女們,有周圍的鄉里鄰居們,有開飯店的廚師們,還有好多西安等外地人來跟他學這門手藝。目前,在橫山,像王國忠這樣從事燉羊肉製作技藝的人群還很多,較出名的還有橫山區南塔辦事處的謝文才、橫山區城關鎮人邵東元, 橫山區艾好峁辦事處的溫仲愛等人,他們都有著嫻熟的燉羊肉技藝,也有著共同的心願:將橫山燉羊肉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讓全國各地人們記住的不僅僅是橫山羊肉的美名,還有橫山燉羊肉獨特的製作技藝。”

食惟羊肉!舌尖上的橫山燉羊肉

如今,該技藝已被列為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傳承這項技藝不僅是對地方美食文化的一種保護,更是對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一種豐富。“下一步,我們將邀請專家評定這項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選,並推送其申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橫山區文化館副館長謝飛介紹說,目前,橫山燉羊肉製作技藝確認、建檔已經完成。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以傳承、保護、研究、傳播工作為主。(來源:榆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