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為何被讚譽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文 | 葶子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歡迎點擊上方關注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為何被讚譽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提起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

這本流傳了近200年的自傳體散文經典,也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清代文學作品。

除了呈現給世人生活審美的文學價值外,作者沈復和芸娘之間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更是令無數人感懷。

薄薄一本書,講盡人間滋味,也道盡無數相思。

在作者平淡如水的敘述中,蕙質蘭心的芸娘生動地躍然紙上,深得廣大讀者喜愛。

就連文學家林語堂也連連稱讚: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其實縱觀文學史書,古代也有眾多秀外慧中或才華橫溢的女子被後人讚頌,可芸娘為什麼能贏得"最可愛的女人"的稱讚呢?

其實如果結合時代背景去分析人物性格,會發現這份讚譽對芸娘來說當之無愧。

【芸孃的可愛之一:衝破封建觀念束縛,堅守女子的知性才情】

沈復13歲那年,隨母親回家探親。

初識陳芸,便對母親說下"若為兒擇妻,則非芸不娶"的誓言。

這番少年情動,便來於對陳芸才情的賞識和欽佩。

陳芸是聰慧好學的,少時的她聽一遍《琵琶行》便能將全文背過。無人教她識字,自己便找了《琵琶行》這本冊子,獨自照書認字。

更於深閨刺繡閒暇,作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此類佳句。

這份才情,被溫雅的沈復欣賞著,也被惜才的沈復百般呵護著。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為何被讚譽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婚後的兩人,恩愛有加,伉儷情深。

為了不讓芸娘在繁瑣的相夫教子中失去靈魂香氣,沈復便在閒暇空餘中教芸娘讀詩作畫,大大增加了她的見識和才情。

在封建年代的男尊女卑觀念中,沈復用這份獨特的深情和溫柔成就了芸孃的書香雅緻。

兩人經常談古論今,在滔滔不絕的辯論中消遣時間,天性聰慧的芸娘對古今文學也有獨特的評判。

有次,沈復問芸娘: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你更喜歡誰?

本以為芸娘這種端莊賢淑的性子,會更喜歡杜甫詩篇中呈現的穩重成熟的文學風格,可誰知芸娘卻獨愛豪邁灑脫的李太白。

她說:杜詩錘鍊精純,李詩卻瀟灑落拓。杜之森嚴怎比李之活潑。

她愛詩,也愛書。曾翻讀沈復收藏的《西廂記》,讀著讀著便忘了時間。

讀完還不忘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沈復說:這部名副其實的佳作,只不過書中文字多了尖酸刻薄。

兩人除了談論詩篇,審美情趣也是合拍相投。

沈復喜歡收集破畫,經常因為得到某幅字畫開心的手舞足蹈;

芸娘更是痴迷其中,有時候在廢棄櫥窗中看到半卷殘書破畫,興奮地就如得到了奇珍異寶般;以至於鄰居馮氏知道以後,也經常將家裡不用的舊字舊畫贈予芸娘。

<strong>在23年的相知相伴中,兩人不僅是琴瑟和鳴的人生伴侶,更是惺惺相惜的同道友人。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為何被讚譽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六記》這本書中,從沒有出現過陳芸給自己置辦首飾衣物的描述。

唯一提起芸娘首飾,是因為弟媳結婚時缺少珠花點綴,芸娘便把自己的珍珠項鍊取了來送給弟媳。僕人丫頭覺得可惜,但芸娘卻覺得首飾都是身外之物,況且自己對這些並不珍視。

世間女子皆愛紅妝,唯有芸娘在殘書舊畫中怡然自得。正是這份淡雅的氣質和雋秀的才情成就了芸娘有著書香氣的可愛。封建王朝的社會中,素來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並用這套說辭將女性視野困囿於片瓦庭院中,以便讓女子心無旁騖的相夫教子。

但芸娘始終是不苟同於時代的腐朽觀念的。

即便在外界環境不倡導,她依舊勇敢追求自己的個性和價值。

即便家庭條件不允許,她依舊憑藉自身對知識的渴望,成為有才情有見識的聰慧女子。

這份不與世事同流合汙的英勇和敢於追求自我價值的無畏,便值得稱頌讚揚。

【芸孃的可愛之二:用離經叛道的行為,成就美好的人格光芒

在階層等級森嚴的古代,人與人的交集是受門第之別限制的。

妓女這個群體在當時更是被歸納到社會最底層裡,受盡非議和欺壓。

但出身書香門第的陳芸卻絲毫不在意這些世俗定律。

她不僅在遊船上與妓女把酒言歡,還與藝妓憨園真心結交,這樣的行為在封建禮教管制的時代中極為少見。

但陳芸始終不因世俗偏見對憨園心生嫌棄,相反還覺得憨園生的標緻可人,萌生出為夫君納妾的想法,她對沈復說:自己若是男子,定對憨園有傾慕之心。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為何被讚譽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strong>在這種超前的平等意識中,陳芸展現出的這種可愛是富有仁慈心的。

而這份骨子中的仁慈也決定了她性格的多愁善感,為日後因鬱鬱寡歡而病重埋下了伏筆。

沈復的母親生日,家中唱戲,沈復的父親點了一出《慘別》。

這場戲文卻讓芸娘看的肝腸寸斷,只好匆匆離席,獨自在屋子裡傷心感懷。

中秋節的夜晚,芸娘和沈復擺了瓜果蔬飯敬供月老,卻不曾想到烏雲遮天,久等不見月亮。

芸娘惴惴不安地說道:只有雲開月明,才可以與夫君白頭到老。

芸娘順應天命的這種自我慰藉,也是封建禮教束縛中的必然產物。

因為身受束縛,便由心靈尋找救贖;也因為自身無法改變,便只能將命運歸結到不可抗拒的天神之力上。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芸娘始終是不斷尋求自我個性舒展的,這些表現在她的離經叛道上。

一年元宵節,沈復從廟會遊玩歸來,將花光好影的熱鬧場景,敘述給芸娘聽。

本就多愁善感的芸娘,輕嘆被這女兒身困囿其中。

為了讓芸娘開心,瀟灑不羈的沈復則想出女扮男裝的主意,要帶她溜出家門看花燈。

於是在丈夫的"慫恿"下,芸娘衣夫冠,著夫衣;易鬢為辮,添掃蛾眉,而後悄悄隨夫出門。

路上遇到熟人相問,沈復便笑稱她為自家兄弟;芸娘也機靈地學著男子拱手還禮。

那日的蘇州城,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張燈結綵的喜慶,熙熙攘攘的路人裡,藏著男裝打扮的女兒身。

試想,在深受封建禮教禁錮的古時社會,芸娘捨棄往日的端莊文雅,做出這種怪異行為,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識。雖是偶然之舉,但芸娘那刻不肯苟同於世的叛逆心和極力追求個性解放的可愛性情,輕而易舉地被展露出來。

<strong>芸孃的可愛,還在於她愛較真的小女人性子,這份計較也顯得人物更加真實生動。

芸娘愛吃腐乳醬瓜,每逢吃飯時便讓沈復也嚐嚐。

沈復最開始接受不了腐乳臭烘烘的氣味,笑稱芸娘"如狗吃糞"。

可哪知一向溫和的芸娘竟然較了真,怎麼哄也哄不好。

無奈之下,沈復只好硬著頭皮嚐了回腐乳,卻沒想到味道極佳,從此喜歡上了腐乳醬瓜。

芸娘得了理才氣消,還不忘揶揄沈復當了狗。

寥寥文字,說的是夫妻兩人的日常互動。

<strong>夫妻舉案齊眉,盡顯世間溫情;萬般驚世駭俗,都出自爛漫天然。

沈復對芸孃的浪漫情愛是違背腐朽教條中男尊女卑觀念的,但他依舊用滿腔的溫情厚意,給了這個沉悶時代不可多得的感動;

芸孃的離經叛道是違逆封建制度下三從四德思想的,但她依舊用清新脫俗的人格魅力,帶給這個黑暗壓抑的社會明朗璀目的光芒。

憑藉這份不媚世俗的美好品質,芸娘也擔得起"最可愛的女人"之讚譽。

【芸孃的可愛之三:即便世事坎坷,依舊追求生活的美好和愛】

一花一草,一石一蟲,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有人熟視無睹,便有人視若珍寶。

<strong>芸娘用她珍貴的蕙質蘭心,在平淡瑣碎的時光裡,用藝術的眼光捕獲著生活的動人之處。

她會在清爽的夏夜裡,用紗囊包裹住一撮茶葉,放在荷花含苞待放的花心裡,次日早晨再取出來沖泡茶水,一晚上的等待,換來的是茶水的香韻絕妙;

她會在四月枝頭梅子泛青時,採摘青梅釀酒。兩人閒來無事,在月光銀輝中對飲,喝的微醺才動筷吃飯。

她會將沈復撿來的碎石,用油灰把它們粘起來,等到晾乾了後,疊在盆中做成漂亮的假山。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為何被讚譽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strong>同時,芸娘心思靈巧,深諳節儉之法,將尋常日子過得雅緻而整潔。

沈復和朋友們郊遊賞花時,她別出心裁僱了賣餛飩的夥計挑著擔子前往,把酒菜都燙熟溫熱,在節省中,使眾人溫飽又不失了賞花的雅興。

寄居在友人的簫爽樓中,居所被她收拾的平淡素雅,纖塵不染。即使粗茶淡飯,經她烹飪,也能做出惠而不費的佳餚。

清貧中,亦有真閒趣。可愛中,亦有人間煙火。

即便身處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她和沈復始終堅守本心,把布衣蔬食的生活過出了精緻。

盛夏來臨,兩個人沒有條件去清涼名聲之地避暑,便租了農戶老夫婦的草屋住一個月。

白日躲在柳蔭深處垂釣;日落時分便登山遠觀夕陽晚霞;夜幕降臨就搬了竹榻在池塘邊乘涼。

芸娘更是與三白許下心願:

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芸娘對生活的赤誠之心。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為何被讚譽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strong>芸孃的可愛更體現在她對丈夫貧賤不離的愛情裡。

沈復一生都為衣食奔波,因生計所迫,從未給過芸娘富足的生活。

但陳芸至死也沒有抱怨過這些,哪怕經歷了世事坎坷,遭受了誤解非議,她依舊選擇包容丈夫的平庸,安撫丈夫的自責。

二十三年的朝暮相伴中,她從未有半句怨言。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這份超越時代的襟懷和才識,又豈能不令人動容!


【最後想說的話】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每讀此書,既覺可欽可慕,又感可嘆可惋。

可欽,欽佩於芸娘在封建禮教束縛下不忘初心依舊勇敢率真的美好品質;

可慕,羨慕於沈復和芸娘即便布衣菜飯依舊溫暖真摯恩愛如初的的美好愛情;

可嘆,哀嘆於品行純良的夫妻兩人卻被沈家無情驅逐而顛沛流離的世事不公;

可惋,惋惜於善良仁慈的陳芸始終無法擺脫封建禮教壓榨的悲涼命運。

時代的束縛落到人身上,就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山;數千年來的腐朽禮教,也實在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抗衡的。

芸娘和沈復的愛情悲劇,是時代的縮影,也是時代的桎梏。

我想林語堂的評價,除了對芸娘美好品質的讚譽,更是對無數因封建禮教迫害而至悲慘命運的女子的惋惜。

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覺得芸娘痴情錯付,有人覺得沈復毫無擔當。

對又如何,錯又怎樣!

書中所記之人,所敘之事,早已化成雲煙。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本薄薄的《浮生六記》,向世人展現了世間最真最純最美的情緣。

憑這原因,也值得你我一讀再讀。

今日話題:

你覺得芸娘什麼地方最讓人欽佩?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葶子:以橫豎為尺,撇捺為度,丈量出自己的愜意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