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遷徙(三)

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王懷林著《尋找康巴—來自香格里拉故鄉的報告》2010年4月由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經作者授權,“方誌四川”微信公眾號及“四川地方誌”網自4月23日起連載,以饗讀者。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西部民族在遷徙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羌人出西北

如果說,漢文古籍稱上古時期的“羌”,還只是一種對西北遊牧部落的一種泛指的話,到春秋戰國時代,羌族便開始形成了。

當時的遊牧部落還處於原始公社時代,逐水草而居,以遊牧為生,他們這時沒有固定的姓氏,一般用父名母姓作為部落的稱號。部落內沒有君臣之分,各部落也沒有從屬關係,經常互相襲擊,力量強的稱酋,力量弱的歸附。他們長於突擊,不能持久,以戰死為光榮,以病死為不祥,性格勇猛剛烈,能耐寒吃苦。

從青藏高原下來的羌人居住在西北的部落和流散到東部的部落,由於和華夏族長期進行經濟、文化上的交流,甚至通婚,因而相互融合。但居住在河(黃河)惶(惶水)上游一帶的部落,由於山川阻隔,語言不通,和華夏族很少往來,因而保持了原來的習俗。《後漢書·西羌傳》中記載的羌人無弋(奴隸譯音)爰劍,便是歷史上最早的羌族首領。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秦國羌人——無弋愛劍塑像(圖片來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戰國秦厲公(前476—前443)時,秦人在與西部遊牧部落的征戰中,俘奴了羌部落的一個首領爰劍並將其作為奴隸。爰劍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在被秦人強迫勞役的幾年裡,他學到了許多秦人牧養、耕種的農牧業生產技術知識。幾年後,他伺機脫逃。由於爰劍過去便是部落首領,秦人十分重視,派兵追捕,途中他藏進巖洞,秦人追到洞口,放火焚燒多時,想他已被燒死後撤走。爰劍驍悻逃脫後繼續向故里方向趕路,路上,他與一個受過“被割掉鼻子”酷刑的女子相遇於野,並結成夫婦。該女子自嫌貌醜,便經常把頭髮披散在臉上,以後羌人仿效,便把這種習俗傳了下來,現在藏族女子還編很多又長又細的辮子披散在頭上,據說就是這種習俗的遺留。

爰劍歸來後,族人見他被焚而不死,妻子形象又如此奇異,便對他尊崇萬分。當時爰劍的族人多以狩獵為生,生活艱難。爰劍將從秦人處學到的牧養和農耕等技術傳給族人,使當地經濟得到發展,於是各部落爭相來附,實力越來越大,隨著生產發展,開始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建立起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部落聯盟。

自爰劍以後,在河惶一帶的羌人,就按忍(爰劍曾孫)—研(忍子)—燒當(爰劍13世孫)—滇吾(燒當子)—東吾(滇吾子)—滇良(燒當玄孫)等世系發展下來。此時父系氏族社會形態已基本形成。由於子孫眾多,地域越來越廣大,慢慢形成了燒當、先零、參狼、犛牛、白馬、發(音蕃)等羌族部落聯盟,各自為種,其稱號有以社會生產為特點者,如犛牛、白馬等,也有以強健的父名、母姓為號的,如燒當、先零等。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羌人各據一方,不太團結,為爭奪土地、居民和財產,為血親復仇等發生長期的爭鬥,並逐漸形成以戰死為吉利、病死為不詳的“堅剛勇猛”的性格和道德規範。其葬俗主要為火葬(石棺葬應是第一次大遷徙時代的習俗),其葬俗也體現了羌人的勇猛性格,如《後漢書·西羌傳》記載:他們“父母死,恥悲慼,皆騎馬歌呼”,甚至有的“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顯得異常的剛烈粗放。

羌人的建築技術十分有名,也許是征戰較多的緣故,羌人擅長修建羌語稱為“穹籠”的用於防守的碉樓,其中高碉是為抗擊外來的武力進攻而建築的,除四角型外,還有6、8、12角型的,一般都在20米以上,還有50米以上的,平時保持大量惡毒石塊、弓箭等武器,糧食、水、柴等生活必需品,戰鬥開始,村裡的老弱婦孺和牲畜都躲進裡面,並憑此高碉進行長期抵抗;民居碉房一般分為三層,上層放糧食等物,中層居人,下層為畜圈,有門,用獨木梯上下。牆體下寬上窄,下牆厚1—2米,中分若干層,用亂石黃泥砌成,外形雄偉,建築堅固。這種建築不僅在今天的羌族聚居區仍有保留,也成為後來康區的主要建築樣式。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丹巴烽火碉樓

羌人當時已相繼進入奴隸社會,但保留的氏族社會殘餘仍較多。如他們的婚姻形態上,雖已有禁止近親結婚通婚的習俗,“十二世後相與婚姻”,但卻只行之於父系,對女性母系則沒有限制,如在羌人中姑舅表婚的優先締結,還有“妻後母,納寡嫂“的習慣,既表明一夫一妻制的確立和多妻現象的存在,也說明廣泛存在著轉房制,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習俗留存。還有”女貞婦淫”,即婚前談愛自由甚至性關係比較隨便,而結婚後則較受約束。這種處於群婚和父系社會結合的形態,由於種種原因,後來在康區的許多地方得以保存。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丹巴斜碉

爰劍傳到第四代時,遇上越來越強大的秦獻公(前384—前362年)西征,經過和秦國的多次激戰,羌人戰敗,被迫遷徙。當時流散的主要有四支:

——到藏南地區的發(音博)羌,後來與當地土著融合,成為吐蕃的祖先之一;

——到武都地區(今甘肅西和西南)的參狼羌,一些成為後來党項、白狼等羌的祖先。其中一支與漢地交流較多的被稱為氐人的後裔符堅,在南北朝時期建立了前秦政權,自恃“有眾百萬,資丈如山”,於公元383年率大軍與漢族的東晉政權相戰於淝水,可惜失利,否則羌人後代也許會像元朝和清朝一樣主政中原的,當然這是後話了;

——到廣漢(今四川廣漢和川北地區)的白馬羌(三星堆古蜀文化也許就是因他們的進入而斷代的),後成為蜀人的祖先之一;

——到越巂(治邛都,今西昌)地區的犛牛羌,主要沿大渡河南下,成為後來彝族、康區諸部落以及西南藏緬語系民族的祖先。

由於東部農業文明已較強大和西部的高山阻隔,羌人以南遷為主。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前期回顧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三)

【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尋找康巴》——概述

【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尋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遷徙(一)

【方誌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遷徙(二)

來源:《尋找康巴》(王懷林著),2010年4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誌四川”,ID:scsdfz。

投稿郵箱:地情文章:[email protected];工作信息:[email protected];《巴蜀史志》雜誌:[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