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還貴:文學“五項全能”

劉文科圖文

聶還貴:文學“五項全能”

一個作家能夠經營好一種文學樣式,比如小說、詩歌或者散文,已是了得。而聶還貴十八般武藝,皆能營創一定高度的建樹,集詩人、作家、學者於一身,有“學術散文開創者”、“城市傳記第一人”美譽。史學家曹道衡坦然,“不得不佩服聶先生知識之廣博”;季羨林教授讀了聶還貴《雕刻在石頭上的王朝》一書,欣然落筆:“北魏畫卷,雲岡詩章”;評論家李朝全在人民日報撰文,以《什麼樣的作品能夠留下來》為題,表達對聶還貴作品的驚喜與激賞。評論家閻晶明說:能夠像聶還貴“這樣把知識、學問、熱情以及寫作才能集納於一身的,恐怕很難找出替代者。”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曾由衷寫了一篇文章《聶還貴研究是一門學問》。

A詩歌:上世紀八十年代,聶還貴即以詩壇新星躍然閃耀中國詩歌星空,頻頻亮相於影響一時的《飛天》大學生詩苑,成為一代大學生詩人的佼佼者。其“愚昧令多少人幸福地死去,知識使多少人痛苦地活著”、“天上沒有一顆星星叫永遠,地下沒有一朵鮮花叫完美。一切都在改變,除了改變;一切都將被遺忘,除了遺忘”“人類書寫歷史/歷史書寫人類/當歷史陷入/眾說紛紜的迷茫/誰來廓清迷霧/畫出歷史最初的容顏?”等傳播廣泛。《詩刊》曾以“當代詩壇詩人”評介,原《詩刊》主編鄒荻帆在《詩刊》發文予以推薦。

B小說:短篇小說《野狼》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國家教材、復旦大學20世紀《語文》課本;根據《野狼》改編的文學故事《紅柳冢》獲得全國廣播劇獎。《項羽與劍:不朽的對話》《二先生》等頗獲好評。

C散文:《黃河魂》《解讀落葉的八種視角》等散文入選國家教材《語文》課本;《含羞草》《黃河魂》等應用於全國各地中學試卷。發表於光明日報的《當河流成為傳說》、被《新華文摘》轉發的《雲岡魂》入選全國年度最佳散文選本。散文集“雲”系列《坐看雲起時》《雲深不知處》《白雲無盡時》擁有廣泛讀者。更有洋洋近20萬字長篇學術散文《雕刻在石頭上的王朝》一經中華書局與臺灣知本家出版公司分別出版簡體和繁體字版,即在海內外引發一片驚讚,被譽為“學術散文開山之作”:季羨林、曹道衡、周紹良、來新夏、羅哲文,王蒙、馮驥才、葉廷芳、張頤武、畢淑敏等紛紛發聲。評論家何西來驚歎為“迄今為止最長的歷史文化大散文”;曹道衡慨嘆:由於“此書涉及文學、史學、佛學、哲學、美學和建築學等學科領域”,“博大精深,新穎獨特”。羅哲文稱奇:“一部石頭史書”。來新夏在《文匯報》評說:“這本不到二十萬字的書,按我的讀書常規,只消三四天;但卻用掉了足足的十天,就是因為這本書包含著非常多的有見識的內涵,令人深沉地思考,仰屋凝思許多有穿透力的觀點,而文字的優美,更令人流連往復去重讀若干片段和篇章。”臺灣《知本家報》指出:“堪稱“五四”以後對北魏王朝與雲岡石窟最深入、最壯麗的歷史大散文。”《五洲傳媒出版社》繼而特別推出英文版。

D報告文學:《中國,有一座古都叫大同》由《中國作家》雜誌幾乎用一期容量率先刊載,中華書局隆重予以出版;榮登中國報告文學2012年度排行榜;榮獲徐遲報告文學獎和趙樹理文學獎。而由於紀實歷史,哲學思辨,筆調雅美,詩意浸潤,流溢一層學術氣息,跳出現有文學體裁分野,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書局、中國報告文學協會,中國作家雜誌在北京聯舉辦的聶還貴《中國,有一座古都叫大同》研討會上,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稱其為:“詩思文學”。

E傳記文學:將城市擬人化,《大同傳》開創了為城市立傳的先河。而《王勃傳》打破第三人稱一般寫法,顛覆性地讓傳主王勃自我陳述,“不僅全面溢出了傳記寫作的藩籬,使之得以在虛構與寫實之間,在歷史與當代之間,在事件與內涵之間穿行、跳切,由多樣性的敘事實現超越性的意義表達,而且賦予讀者洞悉傳主和著者雙重內心世界的特權。”(戲劇評論家劉彥君)

F文學劇本:詩舞劇《野狼》《霸王飲劍》《月光下的李白》,被《中國作家》雜誌同期集中刊發,結構語言一新耳目,遂被多家藝術團體呈現於舞臺。

G專題片解說詞:中英文對照版專題片解說詞《走向大同》,由《五洲傳媒出版社》出版,被多家媒體或讀者推薦列入“讀書榜單”。

H文學理論:《審美意象與詩的靈魂》原載《詩刊》,收入《詩刊》60年叢書“詩歌理論”卷;《以文學報告提升報告文學品質》於《光明日報》發表引發閱讀反響;“顏色”系列《文學的顏色》《文化的顏色》《商品的顏色》斑斕多彩,從思想到語言,令人拍案稱奇。

聶還貴是一位 用思想與才華寫作的作家,他說: “文學活在人們的閱讀當中 。一篇優秀文學作品,不在於描寫出生活中發生了怎樣的事件,而在於所描寫事件裡發生了怎樣的生活;不在於塑造了生活中怎樣的人物,而在於所塑造人物身上發生了怎樣的生活。”或者是他將文學思維引入到史學、哲學、佛學甚至經濟學領域,或者是他把史學、哲學、佛學以至經濟學的元素移植到文學範疇,因而他的文字作品或空谷足音,妙味無窮;或奇姿異態,氣象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