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心理學家認為:焦慮的根源在於受到某種社會性刺激的威脅作用,而個體又感覺或預料到了這種對其自身產生威脅的刺激,但個體又自感自身沒有能力來應付這種威脅時產生的情緒體驗。

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2020年的新春佳節,我們在忐忑之中度過,而另外一個“劫”社會突發事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讓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一場戰“疫”之中,雖然這場戰“疫”我們有必勝的信心,但戰“疫”時間的持久性,同樣讓廣大民眾感到的恐懼和焦慮的情緒也在不斷的蔓延,在全國的任何省、市,既能看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眾凝聚的心理,又能感受到他們內心所體現出的恐懼和焦慮。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依然脫不掉是一場社會性的突發事件的外衣,他所造成的威脅和刺激是全國性的,雖然疫情的中心在湖北省的武漢,但疫情已經波及到了全國的各個省市,除西藏只發現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以外,其他省市均在幾十、幾百甚至上千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湖北武漢更是以萬來計數患者,其疫情的嚴重性是顯然易見的。

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截止2020年02月20日6:56分,全國確診病例74,640例,一次病例5248例,治癒人數15,885例,死亡人數2117例。這些數據無一例外的每天都會出現在眾多的媒體報道中,雖然這些數據是造成廣大民眾恐懼和焦慮的因素,但是它同樣是緩解廣大民眾恐懼和焦慮的因素,民眾的恐懼和焦慮情緒,會根據數據的變化,而也在不斷的變化。

恐懼情緒的產生,是來源於已知威脅或者是一種刺激而造成的,焦慮的情緒的產生,是未知來源的恐懼而造成的,那麼恐懼的情緒我們已經知道了,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造成的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恐懼情緒,而我們的焦慮情緒恰恰又是這種恐懼情緒給我們帶來的另外一種未知的恐懼,也就是我們是否會成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感染者。

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但是,可以說疫情當下的恐懼情緒和焦慮情緒,都是一個正常的心理反應過程,因為我們正處在體驗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過程當中,恐懼情緒和焦慮情緒,也就是必然的生成,當我們的認知能夠評估出,不論是發生在什麼情況下的威脅,只要對我們形成了刺激,自身又無法去解決掉這種威脅,那麼我們的恐懼情緒就必然產生,而對我們又會造成多麼大的傷害這是我們未知的,在這種未知的狀態下,我們就會有焦慮的情緒產生。

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已經非常明瞭了,不論疫情成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我們所產生的恐懼情緒和焦慮情緒,基本上都會隨著疫情的發展而延續下去,當然,不論是恐懼情緒還是焦慮情緒的程度,也跟我們個體的體驗和接納的程度是不同的,尤其是在疫情當下,自我消納,也是對兩種情緒在我們心理的反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大概是從2020年大年三十開始,以往親朋好友的新年問候的詞語,幾乎都變成了恐懼和焦慮情緒的諮詢,我告訴他們,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好辦法可以消除你恐懼和焦慮的情緒,因為當下疫情對每一個人都構成威脅,你又能夠切身的體會到,這種威脅的刺激,你只能去接納,你產生恐懼心理也好,焦慮情緒也罷,這都是必然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合理的體驗。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對自己所處當下的評估,這就是你所能感受到的和認識到的,在現實面前如果你不承認,那就等於你無動於衷,沒有情感釋放的功能,更是認知功能的缺失,如果這些都不缺失的情況下,你怎麼能夠不產生恐懼或者是焦慮情緒呢?所以說他是一個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一種情緒產生,也正是因為這樣,你才能夠更好的去做好自我防護來防範疫情威脅。

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這是一個合理的體驗過程,是人的認知和情緒交融的一個表現,但是要想讓我們的恐懼和焦慮的情緒降到最低的限度,那麼我們最好的方法首先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更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去造謠,要去聽官方及醫學方面的專家所發佈的消息,屏蔽那些小道消息或不實言論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恐懼和焦慮感,你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情緒維持的正常而又合理的範圍之內。

另外,不論疫情過程的時間長與短,在疫情當下給我們造成的恐懼情緒和焦慮情緒,也都會呈下降趨勢的,這主要是來自於自身的一種防禦機制造成的感受而產生的,恐懼情緒也好,焦慮情緒也罷,或者有其他方面的擔心也是如此,因為這些情緒和擔心都是有疲勞感的,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疫情,人們的情緒也就自然的會相對穩定下來,這主要是因為你的情緒釋放也累了。

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今天早晨看到的疫情報道,疫情的重災區,也就是確診病例最多的中心地帶湖北省,02月19日00--24時,新增確診病例349例,新增病亡108例,22天來首次,湖北單日新增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降至三位數,這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從每天幾千例,甚至有一天上萬例,降至到現在的三位數的病例,足以證明我們離戰“疫”的勝利不遠了。

其實,在這次疫情的過程中,太多的去強調和過度的解讀焦慮的情緒真的沒有必要,造成這些情緒的產生,無非就是一次真實的疫情體驗,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去忽視現實而規避他,應該認真去對待這些情緒,尤其要在疫情過程當中逐漸的去自我消納這些情緒,絕對不能用轉嫁和宣洩來緩解情緒,尤其是採取一些過激和不理智的做法,只能是增加自己的恐懼和焦慮,只要我們能夠理解這種情緒的生成是有直接性的因果關係,那麼,我們的恐懼和焦慮同樣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心理學:疫情之下的焦慮,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不應過度解讀

結語

疫情過後,可能有些人會擔心,自己的恐懼和焦慮的情緒是否會延續,還真有可能會延續,但是這種延續已經不是實質性疫情所造成的,而是你從疫情走出來以後,所面對的一些現實性的問題,比如你在隔離期間的工資、房租、工作、職位、一些待遇等,這些雖然有一些政策性的,只是但是現實中的問題依然存在,那麼你依然會有未知的恐懼存在,這些會是你逐步轉向的焦慮因素。

而疫情本身給你造成的恐懼和焦慮情緒會在疫情過後逐步的衰減,得到緩解而消失的,極少部分人,這種情緒的緩解和消失可能會持續時間長一些,但是相對來說在三個月左右,基本上能夠完全消除,因為現實性的威脅已經解除了,也就等於不存在威脅性的刺激給你帶來的恐懼心理的變化,未知的因素,你是否會被傳染,等也就不存在了,焦慮當然也就消失了。

所以,過分的擔心自己疫情過後的心理狀況是沒有必要的,如果自我強化這種情緒性的心理狀況,只能說你太過於憂慮了,但是這樣的人必定是極少極少數的,絕大多數人都會在疫情過後,將內心的感受恢復到正常狀態,至於說能不能夠給我們留下心理陰影,這也是因人而異的,被確診和治療過的患者和醫護人員確實需要及時的心理疏導,將對心理的衝擊阻攔在應激反應階段,以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