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析:毀掉一個人的,未必是原生家庭,也可能是這三種媽媽

現如今,“原生家庭”的概念越發廣為人知,人們普遍認可一個成年人的性格形成與孩提時家庭環境的影響關係巨大。

那些“人生被毀掉”的可憐人,往往會有一個令人慨嘆的童年,有一個可悲的原生家庭。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成人身上沒有新鮮事,成年人的心理變化都是幼兒時期心理的變化或者演化。

心理學分析:毀掉一個人的,未必是原生家庭,也可能是這三種媽媽

而分析得再細緻一點,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毀掉一個人的,未必是原生家庭,也可能是這三種媽媽。

1、情緒化強烈的媽媽

有一種媽媽永遠情緒強烈,喜怒哀樂都“太過了”,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淺交會覺得這個人很真實不做作,但長期相處則只會讓孩子感到畏懼。

對於孩子來說,“媽媽容易高興”帶來的好處,遠遠比不上“媽媽容易生氣”帶來的恐懼。

因為孩子害怕媽媽不明原因的怒火,在與父母相處時就會盡量小心翼翼,生怕哪裡做得不好、做得不對,又招來一頓責罵甚至毆打。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敏感而多疑,與人相處永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活得很累。

心理學分析:毀掉一個人的,未必是原生家庭,也可能是這三種媽媽

2、控制慾過強的媽媽

控制慾過強的媽媽,會把自己的意志力延伸到各個地方,最後對孩子的自我構成嚴重的擠壓。

在這種媽媽心中,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自己的延伸,是自己的附庸,應該聽自己的話,必須聽自己的話。

小到讓孩子吃他不喜歡的蔬菜水果、逼吃飽了的孩子再多吃一碗飯,大到干涉孩子對專業、大學、工作、婚姻的選擇,隱藏在“為你好”皮相下的,就是不折不扣的控制慾。

充滿控制慾的愛,是孩子脖頸上沉重的枷鎖,讓孩子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心理學分析:毀掉一個人的,未必是原生家庭,也可能是這三種媽媽

3、喜歡抱怨的媽媽

抱怨的本質,其實是無力承擔責任而把責任甩鍋給別人,喜歡對孩子抱怨的媽媽,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媽媽把自己無能為力的“壞”全都甩給孩子,不能追求夢想是因為你,不能離婚是因為你,家裡缺錢是因為你……

孩子在負罪感中浸泡,往往因此而自卑、敏感,而且自身也容易形成類似的習慣,把抱怨一代代地傳下去。

心理學分析:毀掉一個人的,未必是原生家庭,也可能是這三種媽媽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也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

媽媽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你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