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奧灶面,中國十大名面之一

一碗奧灶面 魂在兩鍋湯

崑山奧灶面,中國十大名面之一


最初的奧灶麵湯底都是以魚為主料熬製的紅湯,一鍋紅湯要熬9小時左右,一般都是前一天熬、第二天用。有時店內生意好,湯底就會出現不夠用的情況,想要熬更多的紅湯,就意味著漫長的熬煮時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店家採用了“紅湯+白湯”的組合方法,將二者分別熬好,最後拼在一起,“以魚為主料的紅湯和以家禽為主料的白湯混合,一方面可以解決量不夠的尷尬,另一方面,也使湯底口感更濃、味道更香。每天提前熬出兩鍋湯,需要多少量我們就拼多少,保證了量,也保證了質。”

紅湯熬製:新鮮草魚頭(或鰱魚頭)20斤、黃鱔骨5斤分別洗淨,不需改刀,直接下入五成熱的菜油中拉油;肉皮15斤汆水洗淨;活螺螄5斤洗淨,裝入紗布包中(紅湯煮好後要濾除料渣,但螺螄較小,熬煮後容易沉在鍋底,不易打撈,所以要提前裝入紗布包中);紅棗2斤洗淨。所有原料混合放入不鏽鋼桶中,加蘇州醬油12斤、黃酒9斤、姜塊2斤、蔥段2斤及香料包1個,衝入清水80斤,大火燒開,改小火熬煮9小時即可,約能得湯70斤。

崑山奧灶面,中國十大名面之一


白湯熬製:雞骨架10斤、筒骨7斤、老雞2只、老鴨2只分別焯水,洗淨後放入不鏽鋼桶中,加黃酒1斤、姜塊1斤、蔥段0.5斤及香料包1個,衝入清水60斤,大火燒開,改小火熬煮9小時,約能得湯50斤。

崑山奧灶面,中國十大名面之一

香料包:小茴香1000克、肉桂1000克、陳皮1000克、小春花(中藥材的一種,別名陰地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藥店有售)1000克、山奈750克、細辛(中草藥,別名細草、小辛,有祛風、散寒、止痛、鎮咳等功效,藥店有售)750克、肉蔻750克、八角500克、草果500克 、甘草500克、砂仁500克、沉香250克混合均勻,平均分成60份,分別裝入紗布包中即可。一般1個香料包可以連續使用2天,之後則需要更換新的香料包。

奧灶麵湯底:煮好的紅湯、白湯分別濾除料渣,各取2/3用來配製奧灶麵湯,將其混合裝入不鏽鋼桶中,加鹽250克、白糖500克(崑山人口味偏甜,其餘地區可酌減白糖用量)調味,大火燒開,改文火保溫。剩餘的1/3則作為老湯,繼續循環使用,每天將原材料按上述比例處理好後下入湯中,紅湯加70斤水、白湯加50斤水重新熬製即可。

活水煮麵 清爽不粘

崑山奧灶面,中國十大名面之一


除了湯底之外,奧灶面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麵條。江南人喜歡吃“頭鍋面”,這是因為,江南面條中鹼的含量相對較多,第一鍋清水煮出的麵條是最清爽的,沒有鹼味,而隨著煮麵次數增多,水就會變得渾濁,煮出的麵條容易粘連在一起。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店家採用了活水煮麵的方法——在煮麵鍋的上方裝個水龍頭,細流水源源不斷地流入鍋中,始終保持大火滾開,這樣鍋內沸騰的水就會不斷外湧,有進有出、循環往復,水質始終清澈,煮出的麵條自然也是清爽不粘連。胥城大廈選用的麵條是用精麵粉加工而成的龍鬚麵,其軟硬適中、帶有韌勁,煮熟後口感彈滑,十分筋道。

崑山奧灶面,中國十大名面之一

面燙 湯燙 碗也燙

奧灶面有“三燙”:一為面燙,煮好的龍鬚麵要在旁邊另一鍋更為清澈的沸水中過一遍水;二為湯燙,調好的湯底放入不鏽鋼桶中,始終用文火保持溫度;第三則是碗燙,將麵碗洗淨後,要放入90℃的保溫箱內加溫。走菜時取出麵碗,放入味精、青蒜、白胡椒粉,撈上2兩面,澆上8兩湯,上面再蓋一層澆頭,這樣一碗熱氣騰騰、香氣馥郁的奧灶面才能正式端到客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