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歷: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

突發的新冠病毒為中國和世界帶來了一個不尋常的初春,也給宏觀經濟復甦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中國和全球經濟去年受貿易戰衝擊而滑坡,四季度後始有復甦跡象。以IT和汽車為主的製造業先行指數一路上揚。PMI數據顯示一直到今年1月的前三週需求表現仍較強勁,顯示潛在需求仍在上升期。但隨著新冠病毒蔓延,工廠延遲開工,製造業的復甦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經濟的短期影響

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疫情的發展和控制。比較樂觀的情形是:疫情在未來兩週得到控制,生產消費活動在2月下半月開始部分恢復。目前看有兩個好的跡象:一是湖北以外的新增確診病例在地區封鎖一週後趨向穩定;二是全國範圍內包括新增疑似和留觀等潛在受波及人數不再加速上行。這都說明病毒傳播受到一定遏制,沒有加速傳播。如果疫情持續得到控制,在隔離和防護措施到位的保護下,2月下半月逐步開工的可能性較大。

這一情形下對短期經濟的影響相對溫和:雖然工人返工時間延遲一週,但春節假期的不確定性本就較高,公司多以備庫存等方式應對。供應鏈的衝擊較小,製造業的復甦受影響幅度不大。雖然工業生產預計在一季度暫時走弱,二季度則隨生產恢復正常補庫存而明顯反彈。對服務業的影響相對更持續:疫情下餐飲,娛樂,旅遊和交通運輸等服務行業是受打擊的重災區嚴重。不過,與SARS期間不同,線上娛樂、網購佔比較大,可部分彌補線下銷售疲軟,另外,金融和IT等服務行業也可以在線方式提供部分服務。我們測算這一情形下一季度GDP增速回落1個百分點至5%,2020全年GDP增速預測值下調至5.7%左右。

但隨著疫情的演變,目前尚難排除更為嚴峻的風險情形,特別是元宵節後的返程和復工,如果隔離和防護不徹底,病毒擴散再次上升,直到四月份才逐步被遏制。復工中斷,運輸和物流繼續延遲,短期的經濟影響更大。一是生產和貿易延遲,可能對全球產業鏈造成壓力。湖北是汽車大省,對汽車產業鏈有直接影響。二是服務行業持續疲軟,並進一步影響就業和消費。總體一季度增長可能走弱2個百分點至同比4%左右,全年增速則走低至5.4%。

因此,視疫情發展和控制情形,一季度經濟下行至4-5%,全年增長回落至5.4-5.7%,在我們看來是都是可能的。

不過,無論是哪種情形,停業停工停課都是暫時的。生產和消費延後,短期經濟影響負面,對下半年和2021年增長有推升,對中期經濟的發展影響則有限。SARS期間可做借鑑:2003年4月非典蔓延,4、5月份,旅遊業全行業基本陷入停頓狀態;客運量急劇下降,民航鐵路出現虧損;商業、餐飲業明顯萎縮,即使是貿易相關行業也未能倖免:勞動密集型行業例如服裝鞋帽等受SARS直接影響較大,部分國家減少和取消了出口訂單。由於當時經濟在加入世貿的起步階段,中國經濟能否成功戰勝公共衛生的危機,延續持續發展也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疫情控制後七月份零售開始反彈,經濟在第三季度後復甦並延續進入高增長時期。

或有觀點認為,此時經濟基本面無法與SARS時期相比。彼時經濟剛剛加入世貿,全球經濟也剛從衰退中復甦。貿易拉動力大,目前則缺少這個外力推動。雖如此,目前經濟也有彼時不具備的內需市場和科技帶來的升級機會。內需潛力和科技支持既在短期對經濟有所託升,減少居家隔離交通阻隔對經濟的負面衝擊,也是中期增量經濟的主要拉動力。具體看,過去幾周幾方面需求凸顯:

一是醫療:醫療服務和藥品的供給等受到疫情考驗,未來對公共衛生的關注將推動醫療健康支出的上升和醫藥創新的發展。醫藥行業已在加速上升期;全國醫療健康支出2012-2018年之間翻番, 但其總體水平在GDP的佔比仍遠低於發達國家和OECD平均水平。農村的健康支出更是遠低於城市水平。

二是電商:春節期間雖然線下銷售受影響,生鮮電商等銷售大增。例如京東到家在春節期間銷售同比上升接近五倍。線下和線上消費互補,也將催生新的電商的產業機會。

三是互聯網:春節期間傳統娛樂聚餐不景氣,而線上娛樂則爆棚。騰訊的最大手遊項目單日收入2億,同比大增近50%。在線教育方面,許多省份啟動“在家上課”計劃,“停課不停學”,相應託升在線教育的長期發展。

綜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控制疫情傳播的限制越嚴,短期經濟負面影響越大,但也有利於更快地重建健康環境和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中期經濟增長的基礎和轉型升級的基本面則沒有改變。

政策:針對性支持更可以有的放矢

由於短期經濟下行,放鬆宏觀政策的呼聲較高。我們認為政策主要著力點應在紓困、穩定就業、和管理風險。更偏重定向支持。由於宏觀經濟的基礎未變,大幅需求刺激的政策必要性不大,也可能影響未來結構轉型。針對性的措施則可更有的放矢,在為紓困的同時有效利用政策空間。

國內外經驗來看,在災難性事件之後,政府主要著力對受影響的地區和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和支持。貨幣政策則視經濟基本面而定:中國在SARS並未採取大規模的信貸和貨幣刺激,美國在2005年Katrina颶風之後仍延續其加息週期,都是宏觀經濟週期決定的。

對中小企業的針對性政策支持尤為重要。中小企業對短期經濟下行普遍承受能力相對較差。經合組織的研究顯示,中小企業的短期脆弱性體現在其融資結構:中小企業對內部融資和現金流的依賴度較大。一旦銷售下滑,現金流、營運資金將直接受到影響。在中國,中小企業是城鎮就業的主力軍,幫助企業應對短期營收的損失並增加流動性支持,可避免企業在短期衝擊下出現大面積的關停解聘。

本週一系列宏觀和金融政策出臺。除了流動性寬鬆穩定金融體系外,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推出對中小企和困難行業(包括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的定向支持,一類是通過稅費租金減免、延遲納稅繳費、壓降貸款成本、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融資擔保等措施都有助於企業減少現金流損失; 二是通過融資擔保、貸款展期等方式避免流動性壓力,都有助於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支持經濟重上正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