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炒雞:故鄉美食每一口都是“過往”

萊蕪炒雞:故鄉美食每一口都是“過往”| 沸騰

來自故鄉的美食,帶有一種分明的時間屬性,讓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串聯了起來。

莱芜炒鸡:故乡美食每一口都是“过往”| 沸腾

萊蕪炒雞 資料圖

文 | 其松

2014年5月16日,婚禮的前一天,我研究生期間的同學大菲從北京趕到了我的家鄉——山東萊蕪。

魯中的五月,幾乎是一年中天氣最適宜的時候,暖風輕拂,花開陌上。作為新娘子,看到密友出現在故里,彼時的我滿心滿眼都是歡喜,天上的雲估計都變作了粉色。

我興沖沖地帶著大菲去看了正在佈置的婚禮現場,然後就等著我另外一個好朋友呆爍來接我們去吃飯,去的正是我們當地一家有名的炒雞店——陸家炒雞店。

“九頂雅鹿山,八寶鳳凰城”——地處魯中腹地的萊蕪被稱為“鳳城”。當地有一句俗語“無雞不成席”,也就是說,客人來了,餐桌上必須有雞,才能稱得上有禮數——也取其大吉大利之意。這就導致萊蕪當地出現了花樣繁多的炒雞店,而陸家炒雞店算是其中主流的做法。

萊蕪炒雞的做法並不算複雜,猛火爆炒,麵醬炒香,加入醬油、松莪,加蓋上火,幾分鐘後放入粉皮、芹菜稍燉,出鍋的時候撒上蒜瓣。

當地人一般直接用不鏽鋼盆盛炒雞,山裡人豪爽、不拘小節的特質可窺一斑。萊蕪炒雞自然也傳承了魯菜鹹鮮純正的特點:醬紅色的大塊雞肉,褐色的松莪,翠綠的芹菜,柔軟剔透的粉皮,寬湯熱氣,誘人的香味讓人口舌生津。

不出所料的是,大菲對炒雞讚不絕口,我們都吃得很開心。

大菲是我研究生時期的同學,我們相識在北京的大學校園,“長安居大不易”,我們都曾見證過彼此的狼狽與彷徨;呆爍是我的初中同學,總角之交,言笑晏晏……於我人生的不同階段,她們自然都是極重要的人,只是原本她們對彼此的認知只存在與我的聊天裡。

就在我出嫁前的這個晚上,小城,深巷,夜闌人靜時,在這家並不堂皇的炒雞店,我們聚在一起談天、說笑,有了共通的回憶,而我的過往似乎也串聯了起來。

這一輩子,我們會走很多路,吃很多食物,但是唯有來自故鄉的美食,才帶有一種分明的時間屬性。

正是這種時間的屬性,讓故鄉的美食跨越地理疆域的限制,讓我們對它的記憶不再侷限於味道本身,而是具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活色生香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食物的內涵被擴大,故鄉的味道更讓人迷戀。

莱芜炒鸡:故乡美食每一口都是“过往”| 沸腾

萊蕪炒雞 資料圖

邂逅故鄉美食,是一場與過往的重逢

類似的回憶還有很多。

比如在異國的日子,因為娛樂活動貧乏,留學生之間藉著各種理由聚餐,也變著花樣給大家做好吃的。有一次,我就嘗試著做了這道炒雞,雖原料跟做法都只是照貓畫虎,最後的成品也只是勉強能看,但還是受到了餐桌上另外兩位山東人的青睞。

我至今仍記得他們拿著筷子眼前一亮的樣子。這並不奇怪,他們來自與我的故鄉只有一河之隔的泰安。

又比如,我至今仍清楚地記著第一次跟家人來陸家炒雞店吃飯的情形。那還是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代表學校參加市裡組織的作文比賽,比賽一結束,家人就開心地帶我來這裡吃飯——這勉強稱得上是一次獎勵。雖然事實證明,我家人還是開心得太早了點,畢竟,最後我也沒得獎。

這麼算起來,這家炒雞店至少有二十年的歷史,直到現在,吃陸家炒雞幾乎成為我回家最大的念想之一。

故鄉美食的魅力大概就在於此,因為它幾乎可以溯源到你生命的最開始,所以,不管你離開多久,這種味道都已經將你與故鄉聯繫在一起,與你人生的重要時刻有所牽絆。每一次邂逅,都是一場與過往的重逢。

從我懷孕開始,爸媽就開始常住北京,幾年過去了,“買不到現場宰殺的柴雞”一直是縈繞他倆心頭的怨念之一(另一個就是沒有山羊肉,市場上小販一句“整個北京你也找不到山羊肉”讓我爸徹底死了心)。

今年是我們留在北京過年的第二年,對他們以往的人生而言,過年沒有炒雞稱得上一種意外。但是,幾次做炒雞,或是肉雞太嫩不經煮,或是雞肉太柴完全咬不動的經歷,已然讓他倆放棄了這種“禮數”。

事實上,這並不算一種遺憾。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身在異鄉的缺憾,反而拉近了我們與故鄉的心理距離,故鄉的形象反而愈顯豐滿。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谷俞辰 校對:劉軍

放棄串門,這波網絡拜年“猝不及防”卻又順理成章 | 沸騰

在我那不南不北的家鄉,有一種面炕雞真香 | 沸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