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張家口沽源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錯地帶,境內溼地資源極為豐富。到沽源看這裡的招牌美景灤河神韻,吃草原上的手扒羊肉是最愜意事情了。灤河,目極所到之處,一條條河道形如銀蛇,又如閃電,又像玉帶的流光在綠茵茵的草地上翩翩舞動。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你看它,順流逆流,對流倒流,往往返返,迂迴曲折,顧盼留戀,忘情的撫弄著草原的肌膚,全部流程幾乎都在彎曲的流動中完成,如詩的婉約韻律,如畫的飄逸線條,如歌的跳躍音符,如書法的酣暢灑脫,灤河神韻,純粹是大自然的天工造化,沒有一點斧鑿之處,流連忘返於灤河神韻飽了你的眼福。而草原人的手把肉則會讓你大快朵頤,滿口生津。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羊肉自古就有軟人參之稱,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張家口壩上的手把肉又是眾多羊肉食品中的一道美食。草原人說,要想保證手把肉的新鮮美味,就要在選擇羊肉上下點功夫,應選當年的羔羊,它肉質鮮嫩,易煮易消化,入口鮮香美味。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羔羊選好了,就是宰殺、分割,按骨節把羊肉連骨頭帶肉一塊塊拆開,放在大鐵鍋裡煮,壩上人講究涼水下肉。盤一口大鍋,是那種可以把70多斤的羊全部放進去的大鍋,水裡不放任何佐料,就是白水煮肉,這樣可以保持羊肉的原汁原味。大火煮半個小時之後,羊肉就熟了。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早有煮肉師傅,用勺子把漂浮在鍋邊的沫子去掉,清湯上飄著油花,大塊的羊肉鍋裡翻滾著,羊肉的清香瀰漫在整個院子裡,此時,就可以開吃了。

手把肉是草原一道特色菜餚,挑選當年羔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白開水煮,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刀得名“手把羊肉”。張家口沽源草原上手把羊肉特別受遊客歡迎。想了解更多草原風情和美食嗎?請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的搜索欄輸入關鍵詞“手把肉”,然後就會看到更多內容。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壩上草原管這種肉叫手把肉。正宗的吃法,就是一手拿刀,一手拿肉,一邊剔肉,一邊蘸上調好的調料,往嘴巴里大口地塞著吃,這樣彰顯豪爽和野趣,每個人都吃的大汗淋漓,滿口生津,嘴角手上都油光四濺,兩眼還不住地盯著盤子裡的肉,心裡盤算著再選那一塊呢。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肉和酒永遠是一對孿生兄弟,吃肉須臾離不開喝酒,正所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壩上人愛喝草原系列的酒,夠辣、夠淳、夠味,尤其是65度的草原酒,聞之沖鼻,入口辛辣。冬天,喝上一杯草原酒,渾身暖洋洋熱乎乎,不懼外面的北風蕭蕭,雪花飄飄。手把肉配蒙古酒,讓壩上人一個冬天豆暖洋洋的。

手把肉上桌之後,大塊大塊的肉就擺放在盤子裡,對於每一塊的選擇,也是頗為講究的。如果是遠道貴客來臨,主人會站起身子來,把刀刃在盤子底部的稜上,反覆摩擦幾下,意為磨刀之意,切割起羊肉來不拖肉帶筋,保持手腳麻利,不讓客人久等。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羊身上最好的肉在後胯部,也就是羊屁股上,這部分的肉多嫩皮少,有筋有肉,還捎帶一點點的肥肉,吃起來肥而不膩,給最尊貴的客人,其次是胸叉子的肉,也就是肋骨肉,這部分的肉有肥有瘦,還裹著一層皮,吃起來勁道有味,當地人戲稱為鄉長肉,也是獻給客人吃的,其餘的部分,就由客人自主選擇,想吃哪塊吃哪塊了。

壩上的手把肉不放任何佐料用白水煮肉,原汁原味蘸調料往嘴巴里塞

手把肉還講究一個一乾二淨,何為一乾二淨呢,就是吃的時候,一手拿刀,穩穩在手,採用割、挖、剔、片的功夫,把羊骨頭上的肉吃的乾乾淨淨,既不浪費肉,也彰顯吃肉的手藝,客人把骨頭吃的乾乾淨淨,主人會開心地笑起來,連連誇獎客人是吃肉的行家裡手。

手把肉作為沽源壩上的一道美食,也因為營養豐富,備受遊客客青睞。想吃手把肉的朋友,你現在饞到了沒有?趕緊趕上你的馬車,帶上你的妹妹來草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