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曹縣麻酥糖,又叫曹縣麻糖、芝麻糖,每根麻酥糖中間都有氣孔,吃起來酥脆香甜、風味獨特,可謂一絕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韓集鎮等鄉鎮製作的麻酥糖,酥脆香甜、風味獨特,可謂一絕。

麻酥糖製作技藝為曹縣獨有的一種傳統食品製作技藝。據縣誌記載,曹縣麻酥糖製作起源於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16年),已有五百多年曆史。清朝順治年間成為貢品。

在曹縣本地,民間有吃麻酥糖祭灶王爺的習俗。群眾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把又粘又甜的糖(當地俗稱“祭灶糖”)獻給灶王,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製作麻酥糖售賣養家,是曹縣韓集鎮大劉莊村的歷史傳統

曹縣韓集鎮大劉莊村,八成以上成年村民都會做麻糖。每年中秋節過後,他們挑一副擔子,輾轉於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春節前幾天才能回到家。這種農閒時走街串巷的麻糖生意在大劉莊延續了近五百年。現在,大劉莊村的麻糖加工廠和作坊就有六七十家,說是麻酥糖專業村,一點也不為過。

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掌案師傅(也稱“按糖師傅”)和拿頭師傅(也稱“把糖師傅”)最關鍵,掌案師傅可以靠自己的經驗,把麻酥糖拽得粗細均勻,也根據買家需要把每斤糖拽出不同的根數,1斤糖掌案師傅可以精確拽出條形糖30根、麻花形20根,把每根麻酥糖中間都拽拔出129個小孔。其他地方的麻酥糖均為實心的。

製作麻酥糖,掌案師傅(也稱“按糖師傅”)和拿頭師傅(也稱“把糖師傅”)最關鍵,掌案師傅可以靠自己的經驗,把麻酥糖拽得粗細均勻,也根據買家需要把每斤糖拽出不同的根數,1斤糖掌案師傅可以精確拽出條形糖30根、麻花形20根,把每根麻酥糖中間都拽拔出129個小孔,其他地方的麻酥糖均為實心的。這是曹縣麻酥糖香酥脆甜的絕招。拿頭師傅要把近300度的糖拿在手中快速抻拔,掌握不好技巧,手就要被燙傷。

麻酥糖製作有季節限制,一般在寒露後開始做,到來年清明後就不能做了。

麻酥糖製作技藝流程

泡大麥芽:經篩選過的大麥,在30℃水中浸漬30分鐘,撈出放到底部留孔的缸或罐中,根據吸收水份及發熱的情況,每天淋水3至4次,兩天後開始露根,等麥根出齊,倒出平鋪在竹筐裡攤開,繼續培養到麥芽長度超過自身長度1至1.5倍就可用於製作麥芽漿,用不完的麥芽可在通風處陰乾備用。

製作麥芽漿:把生好根的大麥芽加等量的水用磨漿機磨碎,即成麥芽漿。

煮米:蒸小米或大米之前,應浸泡,然後上籠蒸熟備用。

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曹縣麻酥糖用的糖均是自己製作

糖化:把蒸好的米飯起到暖炕大缸中,加入清水,並把事先準備好的麥芽漿加入缸中,加入麥芽漿以後開始保溫糖化。糖化期間,缸中上下溫度不一致,可適當攪動。糖化時間約需6至8小時,糖化結果,缸上部出現澄清液,用手捏料液無粘性,即認為糖化結束。

炒糖:把過濾後的糖漿放入乾淨的大鍋中,開始熬糖。火候應先大後小。熬製過程中應用木鏟子不停抽底攪動,以防糊鍋。加熱濃縮到用棍挑起一點遇風變脆,即可以停火出鍋。

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做糖

做糖:把盆子裡邊刷一遍植物油(防粘盆),用鏟子把熬好的糖鏟在盆子裡,鏟淨後鍋內加入少量清水,燒開,讓其大冒熱氣,充滿房間,可起保溫作用,糖盆架在鍋上,開始拔糖。一般由掌案師傅和拿頭師傅二人操作,用抹了油的刀切下一塊重約2至3公斤的軟糖,兩人趁勢快速抻拔,摺疊、再拔。可提前在灶臺上樹一光滑木樁作輔助工具繞在上面拔,此物為搭子。通過反覆抻拔,糖塊變成長條,並且越拔越白。等拔到直徑約30毫米粗細時,其中掌案師傅快速把拔好的糖放在案臺上,另一人接糖,用刀截成200毫米長的小段,碼好。因糖遇冷即變脆,所以動作應快捷,萬一太脆不好切時,可把刀加熱再切。

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粘芝麻

粘芝麻:芝麻應事先浸泡幾個小時,控幹水份,放在筐子裡用木杵脫皮,之後放鍋裡炒,火不能太大,保持芝麻炒熟且顏色潔白。用簸箕揚去皮就可以使用了。粘芝麻時,需用一個鍋燒熱水冒熱氣,把切好的糖棒擺在鐵笊籬上,放在熱氣中哈一下。糖棒外表發粘時,立即倒入裝芝麻的鍋裡,使麻酥糖粘上一層脫皮熟芝麻,之後稍加清理就可包裝上市了。

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酥糖製作技藝

粘芝麻

來源曹縣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