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題記:【地方特色美食4-前3篇見附錄】在中餐的名單和歷史中,火鍋就是奇葩的存在。歷史悠久,吃家很多,對廚藝要求不高,會把水燒開就能做來吃到嘴。但是,火鍋爭議也最大。寵它的說它是最香中餐;貶它的罵它沒有文化含量,遲早會毀了美食。本文就從重慶火鍋說起,火鍋到底怎麼了,該不該繼續吃?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沒有哪道菜能比重慶火鍋更火

——在重慶市找火鍋店比找自助銀行還方便。

據最近重慶大學發佈《大數據深度解讀重慶火鍋背後的秘密》裡的數據,重慶市的26991萬家火鍋店。密集分佈內環以內有13215家,合到每200平米有一個店,比ATM機還多,重慶市區全覆蓋。

早在2014年6月,受市政府委託,由重慶市文化藝術研究院承擔的“重慶市文化符號”課題研究,2016年5月發佈結果,重慶火鍋榮列“十大文化符號”之首:

重慶火鍋、朝天門、解放碑、長江三峽、大足石刻、人民大禮堂、合川釣魚城、巫山猿人、銅梁龍舞、紅巖村。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年產值500億,從業人員55萬。

在2019年10月16日的“第十一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新聞發佈會上,我們獲悉:

●重慶市火鍋協會統計數據,全市火鍋企業的從業人員為437855人,全行業鏈從業達56萬人。

●據重慶市統計局的數據推算,2018年,全市火鍋營業額為286億元,加上行業產業鏈的產值,總量達到500億。

●重慶商委也有數據,重慶有258家火鍋店備案了商業特許經營,他們在國內開設連鎖加盟店超過2000家。其中的小天鵝、蘇大姐、劉一手等多家本土火鍋企業,還在國外開店200多家,分佈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和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重慶人每四次聚餐都有一次火鍋。

2019年4月27日,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的“2019中國(重慶)國際美食節暨第十三屆中國餐飲產業大會”,會上獲悉,火鍋依然是山城飲食服務行業支柱。其中,本土人員消費佔73%,外來人員消費佔27%,男女吃火鍋比例為1.2:1。更具體的數據,重慶人飯店聚餐,每四頓就有一頓吃火鍋。

重慶人吃火鍋形成有很多口碑習俗,除了平日的喜慶、煩惱解憂愁必須要吃,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全國都知道: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

火鍋發展的軌跡

——火鍋來自於遠古的美食,產生的年代無法考證。

因為有了火鍋的時候還沒有發明文字。50萬年前中國猿人就在用火,新石器時代發明了煮食物陶器,第一鍋煮食就註定了火鍋的基因。等到有確切的歷史文字記載,始於公元前841年,這個距離實在遙遠。詳實的飲食記載,還是在周公旦寫的《周禮》裡面。但從頂級美食“周八珍”製作看,剁碎揉泥囫圇個,除了燒烤就是煮,沒有其他烹飪之法。原因很簡單,炊具少,只有煮食物的大鍋和小罐。大鍋叫“鼎”,祭祀、集會等重要場合煮食物眾人分食。小罐子叫“鬲”、“釜”,日常煮飯吃。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商紂王的暴虐名聲就與煮大件食物的鼎有直接關係。他為了驗證被扣押的西伯侯姬昌是否忠誠,就用鼎把姬昌的兒子伯邑考整個煮了,讓姬昌吃兒子的肉。民間也有傳說,姬昌吃了兒子的肉,經受住了紂王考驗,釋放他回去。在回去半路上,把肚子裡兒子的肉吐了出來,變成兩隻兔子跑了。兔子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吐子。而且兔肉很難洗乾淨,怎麼洗都有血水,也是這個說法。

那時做飯吃飯的方式卻延續至今,典型表現在火鍋上。據《周禮》記載,他們的食物還沒有做到“材味合一”,食材是食材,味料是味料,食材單獨煮熟或烤熟,然後蘸著味料吃。儘管滿帶原始色彩,但是食材的處理、味料的製作已經非常講究,所以有“八珍”之奇,至今依然是經典美食。味料更是複雜,有108種,叫做醬。吃法和如今的大蔥蘸醬、火鍋燙熟蘸料毫無二致。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火鍋的DNA至今沒有發生變異。

火鍋由前秦先民的主要飲食吃法,到如今單項美食,儘管門派種類眾多,自成體系,但是實質內容並沒發生改變,從發展軌跡也可以看出。

最早具有火鍋特色的炊具,是南昌海昏侯劉賀(公元前92-前59年)墓出土的火鍋。上面是盛器,下面有托盤,托盤上可燒火加熱。到了三國魏文帝曹丕(187-226年)的“五熟釜”,就比較高級了,裡面分成五個空間,能同時煮五種不同的食物。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火鍋模式成熟於唐宋時期。因為農業發達,有充足的條件發展美食。炊具開始多樣化,不再是燒烤燜煮。煎炒烹炸燉扒燒,十八般武藝都有了,唯有火鍋吃法沒有實質性改變,但在文化上有進展。南宋有名的美食家林洪,在他的著作《山家清供》裡,寫了他的七世祖林逋吃涮兔肉火鍋的事。說他去武夷山拜訪止止大師,捉到一隻兔子,兩人就那樣把兔子肉片了薄片,生火鍋涮著吃了。吃法不新鮮,就像如今涮羊肉,林逋後來為此事寫的詩句卻得以流傳:

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醉憶山中味,都忘貴客來。

後人根據此情此景,把他吃火鍋時的漫山白雪,天空雲霞,鮮紅兔肉和滾開的火鍋,文藝成了“撥霞供”,從此成了火鍋的文藝範兒名字,流傳至今。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重慶火鍋是勞苦船工吃出來的。

重慶火鍋突出特色在食材,牛內臟為主。源於重慶的朝天門,碼頭附近有個回民宰牛場,牛肚牛腸等汙穢下水都隨手扔江裡。船工們打撈起來,順手收拾乾淨,支鍋生火煮了當飯吃。因為穢氣重,煮的時候就加重香料辣椒,成了現在的樣子,鍋底油大味重麻辣紅豔,還是內臟為主。

——火鍋的三次大發展。

●元太祖忽必烈,發明涮羊肉,並作為軍隊主食方式,帶到北京落地生根。

●清乾隆皇帝把火鍋推爆。他在禪位第三天,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在皇宮舉辦“千叟宴”。請來3056位各地70歲以上老人,入席人數5000名,火鍋唱主角。

●重慶火鍋紅遍全國。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反對火鍋的都是誰

——袁枚反對火鍋你信嗎?

袁枚(1716-1798年),清朝乾隆年間的代表詩人,因宦途不順,早早辭官隱居,廣招女弟子教她們作詩。可他並不以詩歌散文出名,一本《隨園食單》卻讓他流芳百世。事實上,他只算得美食家,會吃,不一定做得好。他的食譜都是吃到哪收集到哪,見著好吃的記錄下來。

袁枚就很鄙視火鍋,在《隨園食單·戒單》裡,是這樣說的:

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於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

這個當時乾隆爺都景仰的美食家,竟然對火鍋如此討厭,不說他是否有偏執,裡面定有反對的道理。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蔡瀾希望火鍋從市面上消失。

這個故事都知道。他在和《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同時參加湖南臺的一檔節目時,回答主持人的提問,說是最想讓火鍋從市面上消失。

這下捅了馬蜂窩,激情澎湃的網絡討伐壓得老漢受不了,趕緊的回帖申辯:

主要的是看到四川美食一樣樣的絕減,四川名廚們都感嘆年輕人只知道吃火鍋,讓他們沒有生存空間,有感而發。火鍋也不會因我一句話而消失,提醒大家別忘記老祖宗傳下來的四川菜而已。

蔡瀾和袁枚有得一比,都是大美食家,飲食文化修養精深,不可能信口開河。尤其是蔡瀾,更不會做“眾人敵”的傻事,明知道那麼多人愛吃火鍋,還去公開反對。但細思量,他倆的主張都有道理。所有食材都一鍋熬,乾脆回到原始社會算了,還講什麼美食。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存在就是硬道理。

在我國眾多美食裡,火鍋只是一道菜,千萬道菜之一。原本不該引起袁枚、蔡瀾等美食領袖人物的反對,甚至都不要過於關注。可是並非如此,他們旗幟鮮明的反對火鍋。認真分析,反對的理由成立,說得對。火鍋就是存在這些特點,千篇一律。但是換個角度看,他們說的又不對。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看待火鍋的觀點錯了,把火鍋當成孤立的事物看待,成“有我無敵,有敵無我”了。好像似火鍋威脅到整個中餐的存在。

這就不對了。在中餐美食體系裡,作為一道菜,根本不可能取代或擠掉其他的菜,只能為菜譜增光添彩。他們之所以有這觀點,應該是受到當時的環境影響,有感而發。袁枚反對火鍋的時候,正是乾隆搞的千叟宴,影響到全國大吃火鍋;如今的蔡瀾反對火鍋,正是重慶火鍋覆蓋全國,跟乾隆時一樣的火爆。都去吃火鍋,就讓人感到會冷落了其他的菜。所以,單從文化角度看,是個菜式發展失衡問題,並不是火鍋本身有什麼毛病,不會因此造成其他菜式的消亡。

火鍋:老百姓的美食,為什麼會遭到袁枚、蔡瀾的激烈反對?

由此看來,火鍋不會消失,該吃吃,也別擔心大吃火鍋會造成其他傳統菜的萎縮。總有吃膩的時候,到那時自然會有新的菜式出來。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事物發展規律而已。

附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