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 前言 =

芥藍,是潮菜裡非常有代表性的蔬菜。潮汕還有句俗語,叫“好魚馬鮫鯧,好菜芥藍薳,好戲蘇六娘”,這裡的芥藍薳,就是指新出芥藍的那段花苔,花蕾新出花未開。而直接把芥藍薳等同於好菜,可見其在潮菜裡的地位之高。

讚美芥藍的,還不僅僅是潮人。蘇軾曾在《雨後行菜圃》寫道,“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在他看來,芥藍不僅嘎嘣脆、鮮美,甚至還帶有菌菇類的鮮甜,算是對蔬菜的極高讚賞了。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芥藍在潮菜裡,也是以很多種形式出現的,除了最著名的豬油炒芥藍外,還會以番魚(大地魚乾)炒芥藍,牛肉炒芥藍,牛肉芥藍炒粿條等形式出現。

而對潮菜熟悉的人都知道,潮菜裡的炒芥藍,要義就是厚朥、猛火、香腥湯,意思就是要下多豬油,要用猛火,最後要加魚露。

但其實很多人知道要義,在家卻很難做出一道合格的芥藍。所以今天,我們詳細的聊聊,在家怎麼炒一道合格的芥藍。

= 潮式芥藍的要義 =

炒芥藍的第一要義,就是厚朥,也就是下很多朥(豬油)的意思。之前文章提到過的,豬油有特殊的標誌性風味,使用豬油可以使青葉菜帶上葷香。那為何是豬油要很多呢?因為芥藍外皮厚且韌,因此更需要多的油脂來達到“油煸”的效果,炒芥藍用的豬油,大約是其他家菜的1.5-2倍

,這樣炒出來的芥藍才能外脆裡嫩,爽口帶甜。如果油下的不夠,那麼芥藍出品就會帶有明顯的苦澀味。

第二要義,是猛火,這是因為芥藍外層纖維豐富,如果只是普通過水或者家庭灶臺小炒一下,往往炒出來的芥藍外層太韌,甚至咬不動。而飯店做法則是用旺火,大量豬油直接把纖維煸脆了,這樣不僅不會吃起來韌,反而會因為多纖維的外表而帶來“脆”的口感。

第三個要義是加魚露,不過這個屬於調味問題,魚露屬於潮菜裡的重要調味,不僅用於平時的煮粿條、煮砂鍋粥、蘸蠔烙,也用於炒菜,如果是潮式炒芥藍,魚露是必須加的,不然味道就不對。當然,有些人接受不了魚露的味道,味道也可以自己調換一下,例如廣泛換成廣府菜裡常用的蒜蓉炒,也是可以的。

經過上述步驟的炒芥藍,一般會達到外脆、裡嫩、鮮甜,味道多樣複合,除了魚露本身爆炒後帶來的鮮香外,也有芥藍本身的蔬菜之鮮,這應該就是蘇軾所說的,集脆、美、鮮為一體的一道菜了吧。

然而,很多人在家,按這個做法,卻做不出一盤合格的芥藍,原因就出在“猛火”二字上。我們都知道,商用灶臺與家用灶臺,火力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如果商用灶都還要用猛火,那麼家裡的灶臺可以說很難跟上,如果按同樣步驟來做,註定以失敗告終。

而多年前我的做法,更多是一種折中的方式。潮菜裡的芥藍炒法,按張新民老師的定義,稱為硬炒,就是直接熱鍋,大量豬油,燒旺火,芥藍帶水入鍋加蓋煸熟,最後加魚露調味,這樣通過水蒸氣及濺起的水油,使得芥藍外脆裡嫩。

而相對硬炒而言的軟炒,廣府菜裡用的比較多,一般是燒一鍋水,先把菜涮熟,最後再燒鍋熱油翻炒一下,保證了蔬菜的均勻熟度,外部又有炒菜的油脂香。而我在家,都是用軟炒的方式來操作,否則在家用硬炒的方式,火不夠旺,炒久了就把外層炒老了,炒短了就裡面夾生。

軟炒之於芥藍,總覺得少了那麼一絲鑊氣

,菜身也沒有潮式芥藍該有的那種硬朗,所以總覺得不夠滿意。

那是否在家就一定不能用硬炒的方式呢。苦思冥想了很久,還是得從鍋的材料性能入手。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既然硬炒,是要用旺火來達到瞬時高溫,庭灶臺火力不足,我就換個儲熱性能良好的鍋不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先把鍋燒久一點,儲熱足夠再下鍋?跟牛排有點像,所以我第一個想到了鑄鐵鍋。

但鑄鐵鍋儲熱雖好,導熱性能太差,火候傳導控制不是很自如,要讓芥藍在後續加熱過程中達到爆炒的狀態,可能還需要一個導熱性能比較好的鍋,最合適的當然是熟鐵鍋了,爆炒必備。但薄底熟鐵鍋雖然導熱性好,但儲熱性能不佳,所以最後我弄了個厚度的熟鐵鍋,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下面講講具體做法。

= 材料的準備 =

既然說炒菜,就必須先從選芥藍講起了。芥藍其實分很多很多種,而且潮汕種植芥藍歷史也非常久,所以學會炒芥藍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分辨芥藍品種。

潮汕芥藍,按地域分有潮州城花芥藍、揭陽紅腳芥藍等;按花色分有白花芥藍、黃花芥藍;按花苔顏色分,可分為綠腳芥藍、紅腳芥藍;按是否有小蘑菇狀的小葉,分為香菇芥藍與非香菇芥藍。

很多人以為潮菜裡說的炒香菇芥藍,是用香菇來炒芥藍,其實並不是,一般指的是炒一個品種叫“香菇芥藍”的芥藍……(好像有點繞),指的就是這種大葉子裡,帶一小節伸出來的香菇變態葉的芥藍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一般認為,有小蘑菇狀的香菇芥藍優於寬葉的,黃花優於白花的,芥藍薳(花苔部分)優於整株,花蕾未開優於已開花。

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在廣州的菜市場,能找到一家賣香菇芥藍的就謝天謝地了,哪還有什麼芥藍薳可以挑。

好了,這是我今天買到的芥藍,偌大一個市場,就此一家,少數幾顆,買定離手,儘量不要買太大的,這樣就可以整根炒熟,如果太大的芥藍,那麼就需要根部與葉子切開,分別炒了。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菜洗淨後,就可以開始準備其他材料了。豬油是必備的,這個一般自己熬,之前老婆餅那篇具體寫過豬油熬法了,這裡不再贅述,但要注意一點,

豬油渣要留起來,炒芥藍的時候下點豬油渣會更好吃。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一般潮菜裡的炒芥藍,魚露是必備的(不喜歡這個味道的,就只能忽略了),我現在用的魚露牌子是初湯,味道要遠遠好過我之前用的泰國魚露,也是少數沒有添加穀氨酸鈉的魚露之一。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如果想加點味,還可以炒大地魚乾,也就潮汕話裡的“鐵脯”。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這裡的大地魚乾一定要買大的那種魚乾,比臉還大那種才行,太小的非常薄,下鍋就焦了。淘寶買的時候注意要問清楚大小,一斤5個左右是比較合適的。大地魚乾要在炒之前洗淨切塊備用。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最後,再準備一個厚底的熟鐵鍋,就可以開炒了。這把是從喜地商城入手的,吉川的鄉技燕三條,不算很貴,200多入的手。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 炒一盤合格的芥藍 =

開炒的第一步,是要讓鍋有足夠的儲熱,所以大火熱鍋,加豬油,到開始冒煙時才算完成加熱。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接著,放入豬油和豬油渣,很快就會全部融化的。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如果是要炒大地魚乾,就大地魚乾要先煸炒,再下芥藍,如果不下大地魚乾,那麼芥藍就可以直接下了。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當再次冒青煙的時候,準備芥藍下鍋。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芥藍下鍋的時候,注意一定要帶水,這樣才能使得有充分的水分可以煸熟芥藍內部,如果水和油不夠,那麼最後就變成只有底部受熱,最後芥藍就會炒的熟度不均,非常難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從水盆裡撈起,帶水入鍋。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這個時候,迅速蓋緊鍋蓋,保持旺火,讓它在裡面噼裡啪啦個一分多兩分鐘。提前準備半勺魚露,這時候預備好下鍋。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噼裡啪啦聲音沒那麼厲害了,開鍋後“旋”(就是從周圍淋上)上魚露,然後迅速翻炒幾下,就可以上菜了。這裡面還是會涉及到各家鍋具灶臺不一樣的問題,保險起見,出鍋之前請夾一根試試,是不是脆美,看看是否已經內裡斷生,滿意就起鍋,不滿意就大火再燜一會。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簡單擺盤就可以上菜了,芥藍青翠硬挺,外表爽脆,內裡鮮嫩多汁,有豬油的脂香、豬油渣的焦香、大地魚乾的鮮香,還有魚露的複合鮮味,脆美之餘,齒間留香,也難怪這樣一盤簡單芥藍,能成為潮菜裡的經典。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

如果還想在此基礎上炒點別的,也是可以的,例如可以沙茶炒牛肉,用勾芡溼炒的方式炒好牛肉後,直接淋在已經芥藍上即可。總而言之,芥藍一般都是要先單獨炒好的,至於後面炒的,一般是炒後覆在芥藍上面而已。

= 結語 =

這道菜,其實是潮菜裡非常常見又非常經典的一道菜,只不過家裡經常做不好,以前要麼削皮,要麼切斷,要麼軟炒,總是達不到飯店那種硬挺爽脆鮮香的口感,這次換了個思路,換了口鍋,算是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循著這問題,對於很多中式菜裡的爆炒系列,家庭灶臺即使換了薄底熟鐵鍋,火候依然不夠的問題,似乎也找到了一條解決的新思路。如果有遇到類似的問題的童靴,不妨買個厚底熟鐵鍋試試,也許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