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勺客教您做陝西地道美食,《酣水面》,一頓吃30碗都吃不夠。

今天給大家來做地道的“酣水面”。勺勺客教您做陝西地道美食,《酣水面》,一頓吃30碗都吃不夠。

陝西有近百種麵食。根據我瞭解到的品嚐過的,有兩種麵食比較奇特:一種是biangbiang面。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發音很奇特,書寫很奇特(結構複雜);另一種是今天要做酣水面。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叫法很奇特,吃法很奇特。勺勺客教您做陝西地道美食,《酣水面》,一頓吃30碗都吃不夠。

酣水面,又叫哈水面、湯湯麵、澆湯麵、一口香等,酣水、哈喇子。在陝西扶風、岐山、武功、楊凌、眉縣等縣、以及周至、乾縣、興平部分鄉鎮,流行酣水面。這種麵食,只吃面,不喝湯;剩下的湯倒回鍋裡,燒煎以後,再盛入撈有面條的碗裡,端到桌上,供客人食用。每碗麵的麵條很少,只有一箸頭的量。一箸挑盡後,就有專人把碗端走,把湯回鍋,再撈麵,再盛湯,再往桌上端。一般飯量的人,要吃一二十碗;吃幾十碗的也有。有專人燒鍋、下面、撈麵、對湯、澆湯、端碗。只吃面,不喝湯;把湯回鍋,反覆使用,難免口水相溶,因此就把這種吃法的面叫酣水面。因為這面很香,一聞到這香味,就饞得流口水,因而得名。

吃酣水面很講究:面要細,湯要煎、油要汪、調味要重。凡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兒女婚嫁,酣水面是待客主餐,絕對少不了,而且要做得大氣高端。主家非常重視,一般都邀請大廚做臊子、調湯。臊子有底菜和漂菜之分:肉丁、黃花、木耳、紅蘿蔔等叫底菜;薑末、蔥花等為漂菜。

首先我們瞭解酣水面的精髓:

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

薄:麵條特別薄。

筋:麵條有筋道。

光:麵條特光滑。

酸:臊子湯酸爽。

辣:臊子湯厚辣。

香:臊子湯香醇。

煎:臊子湯滾湯。

稀:一口一碗麵。

汪:油大配料足。勺勺客教您做陝西地道美食,《酣水面》,一頓吃30碗都吃不夠。

製作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選用食材:豬肉、麵條、雞蛋、蔥、姜、酸、韭菜、豆腐、香葉、八角、草果、幹黃花菜、幹黑木耳、胡蘿蔔、食用油、鹽、醋、雞精、味精、糖、辣椒麵、幹辣椒等。

第二步:蔥、姜、蒜、韭菜等淘洗乾淨,切成小段待用,用溫水將幹黃花菜和幹木耳泡開,淘洗乾淨,木耳撕成小片,黃花菜切成2公分長的小段待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小丁待用,要帶有豬油的肉,雞蛋打散,用電餅檔做成雞蛋薄餅,最後切成菱形小片後待用,胡蘿蔔切成丁待用,豆腐切片走油鍋,把炸好的豆腐切成和黃花菜大小的條狀。

第三步:做臊子肉。起鍋燒油,油溫七成熱,把切好的肉丁汆入鍋中,不停地翻動,等到豬油被煉出來後,把八角、桂皮、草果、大料等下入鍋中,繼續不停攪動,等到調料入味肉基本七八成熟的時候,把備好的醋倒入鍋中繼續中火翻攪,等到醋香味入肉後,油基本清澈了,把幹辣椒和蒜放入鍋中,放入適量鹽,最後,把辣椒麵適量放入鍋中,不停地翻攪,防止糊鍋,不停翻攪五分鐘左右,即可出鍋,臊子就做好了。

勺勺客教您做陝西地道美食,《酣水面》,一頓吃30碗都吃不夠。

第四步:調湯:鍋中放入少許油,油溫九成熱,把切好的薑末放入油中,稍微翻炒一下,然後放鹽,然後著放入醋,等到醋翻滾之後加入開水至三分之二鍋容量,把湯煮開,把做好的臊子肉放入調好的湯鍋中,記得多放些臊子油,加入之前備好的黃花菜、木耳、油炸豆腐乾、菱形雞蛋薄餅等佐料,最後,在把切好的韭菜小段撒入湯鍋中,大火不停直至湯鍋翻滾,改成小火。

第五步:煮麵:起鍋燒水,三分之二鍋容量的水,燒開後將事先準備好的麵條下入鍋中,裝碗。把煮好的麵條在準備好的涼水中過一下,撈出少許(一口的量)裝碗。

勺勺客教您做陝西地道美食,《酣水面》,一頓吃30碗都吃不夠。

第六步:澆湯:把調製好的臊子湯煮到沸騰後,然後澆在裝好麵條的碗裡,即可上桌,一碗香氣撲鼻的酣水面就做好了。

特色特點:

濃醇臊子湯,齏面勁薄光。管飽三十碗,唇留一日香。

大家可以關注農家勺勺客!勺勺客教您做陝西地道美食,《酣水面》,一頓吃30碗都吃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