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在清朝有個人和李鴻章等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猜猜是誰?

今天談談貴州歷史上很牛的一位人物,他就是張之洞。

貴州歷史上是出過不少名人的,但今天只談貴州在清朝時的這位大牛張之洞,其他歷史名人之後會講解。

很多人以為歷史上因為貴州交通閉塞所以很少出過名人,但是在貴州在清朝的時候就出了一位大臣,張之洞屬於"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是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做過軍機大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貴州在清朝有個人和李鴻章等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猜猜是誰?

張之洞是誰?即使其他人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以及武漢理工大學的同學應該是知道他。

很多人不知道“晚清四大名稱”是哪四大,實際上張之洞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四人一起被人們叫做“晚清四大名臣”,這四個大臣當真是清朝響噹噹的人物。

貴州在清朝有個人和李鴻章等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猜猜是誰?

張之洞是地地道道的貴州人,老家就在興義,貴州的朋友們對他應該比較熟悉。

張之洞1839年生於貴州興義府,也就是今天的貴州興義。張之洞他在很小的時候讀書就很勤奮,因此在13歲以前就讀完了四書五經和其他經典史書,張之洞還有個愛好就是喜歡晚上讀書和思考問題,他的這一個行為習慣影響到了他的同僚們,從小飽讀詩書也為他為他後來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貴州在清朝有個人和李鴻章等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猜猜是誰?

不滿14歲的張之洞在參加他的所在的縣城考試,得中第一名秀才,兩年後(16歲左右)又參加鄉試又得了順天府鄉試第一名中舉。之後的張之洞本應該繼續參加考試,以他的成績本可以早點金榜題名可惜由於其他原因耽誤了,直到1863年才得到第三名進士及第,理所當然地進入了翰林院。

之後由於才能出受收到了慈禧的賞識,被擢升為內閣大學士,隨後又任山西巡撫,普通人能做到這個官職已經很了不起了。

貴州在清朝有個人和李鴻章等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猜猜是誰?

張之洞非常重視教育,他主張“中學為主,西學為用”的思想。在湖北的時候大力發展教育,在湖北修建了很多學校,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在湖北的時候他建立了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武備學堂,農務學堂(今華中農業大學前身)以及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等,張之洞任在任職兩江總督時在南京創立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而這些大學放在今天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學,這些學校的學子應該要感謝他。

張之洞不僅在教育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工業建設也出了不少力,不然怎麼叫做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呢?

貴州在清朝有個人和李鴻章等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猜猜是誰?

洋務派就是把西方的科技和知識引進來的一群人,“洋”是我們對外國的稱呼。

修建鐵路創建漢陽鐵廠這些都是張之洞的功勞,雖然在鍊鐵的時候出過笑話,但是最後還是成功練出了鐵,從此“漢陽造”盛名遠播。

在清朝時由於當政者們閉關鎖國導致清朝時落後了西方的好幾百年,而洋人的火器徹底讓清朝如夢初醒。

貴州在清朝有個人和李鴻章等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猜猜是誰?

當時的清朝還有很多死要面子的頑固派,堂堂大國居然要靠引進西方的科技才能發展,這讓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是又不得不用,最能體現這個矛盾的就是《讓子彈飛》中出現的一幕:馬拉火車。馬拉火車這個方法雖然愚蠢且滑稽,但是卻保留了清朝很多人的面子。

作為受到了幾千年封建思想薰陶的人,能有這些成就真的讓人歎服,所以說從今天來看張之洞感覺他真的是眼光超前充滿智慧,貴州出了張之洞這麼個歷史名人真的是很多人的福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