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你們有沒有想過

平時我們餐桌上,

那些長相或名字相似的

到底是不是一家?!

甘藍撐起半邊天!


其實西蘭花、花椰菜、捲心菜和紫甘藍都是甘藍,只不過形態不同。除了這幾個變種以外,甘藍家還有羽衣甘藍、球芽甘藍(小圓白菜球)、球莖甘藍(苤藍)、皺葉甘藍(皺葉圓白菜)、芥藍等,活躍在餐桌上,撐起了餐桌的半邊天。


吃葉的捲心菜和紫甘藍


捲心菜的學名是結球甘藍,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古希臘和古羅馬就開始廣泛種植。紫甘藍是捲心菜的一個變型,因為能合成花青素所以就紫了。

它倆在營養成分上沒有太多差異(每100g捲心菜或紫甘藍平均含蛋白質1.28g、碳水化合物5.80g、膳食纖維2.5g、維C36.6mg、維K76.0μg)都是非常全面豐富的。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吃花的菜花和西藍花


西蘭花,原產於意大利,又叫青花菜,是甘藍的一個變種。花椰菜,就是菜花,也是甘藍的變種,可能起源於塞浦路斯,16世紀傳入法國,隨後由英國人帶往印度,開始廣泛分佈。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上面這倆,我們吃的都是花序,是的,就是花。雖然兩種同樣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但含量上菜花略遜一籌,此外西蘭花還比菜花多含一種元素——維A。所以不管是營養的種類還是含量,西蘭花都贏了。


白菜撐起另外半邊天


大白菜,原產於中國,因為營養豐富且耐儲存,深受喜愛(詳見劉哥老家論車買白菜)。我國種植大白菜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

小白菜,俗稱青菜、油白菜等,在我國分佈也很廣泛。它與大白菜葉型相似但葉長較短、排列鬆散,雖然歷史也很悠久,但影響力不及大白菜。

娃娃菜的歷史不太明,有一種說法是它最初產於雲南通海縣的高山地區。看著和大白菜兒子一樣,但其實幫薄葉黃。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其實它們仨都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蕓薹和甘藍一樣,自成一族,頂了餐桌的另半邊天。而且變種的形態差異大,葉子看心情隨便長,要不分散、要不抱團、要不半包團、心情特別好的還給你長出花。

大白菜就是體型較大的結球型;小白菜是體型較小的散葉型;而娃娃菜則是體型居中的結球型。

生菜變態了,做了萵苣


其實生菜、油麥菜和萵苣是一家,都是萵苣家的,他們家來自地中海沿岸。生菜和油麥菜吃得是葉,萵苣吃的是變態莖(變態莖,由於功能改變引起的形態和結構都發生變化的莖)。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蔥頭其實是一種


洋蔥,又叫蔥頭、洋蒜、皮牙孜(源自波斯語Piyaz),原產於中亞和西亞。別瞎尋思了,我們平常見吃得黃洋蔥和紫洋蔥就是一種,就是顏色不同,區別還是在於有沒有花青素。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花椒、麻椒和藤椒


花椒,又叫秦椒,外國人叫它”川椒“(Sichuan Pepper),是芸香科花椒屬部分植物的枝子和果實。迄今發現的花椒屬植物共250種,但能吃的只有一小部分。花椒除了能調味調味,還能入藥,而且枝幹是盆栽的優質選材,用途多多。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由於種類多,種植技術、生長環境也有不一樣,不同產地的花椒香味會有差別。在我國,四川的漢源、茂汶,甘肅的隴南,陝西的漢中這些地方產的花椒更為優秀。

藤椒是竹葉花椒,原產於東亞,因為外觀和口感都獨特,在花椒家與眾不同很容易被區分。

麻椒不是一個種,它是一個慣用叫法,把那些味道偏麻的花椒叫成麻椒。雖然沒有固定的種類,但會有這些特點:風乾後為棕黃色;香味較淡,麻感較重,還持久;果皮有獨特氣味,俗稱“椒花臭”。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最簡單的區分方式是看顏色:青綠色的是藤椒,暗紅色的是花椒,棕黃色的就可以叫麻椒了。

因為嫌黑胡椒醜才有了白胡椒


黑胡椒,原產於南印度。果實在熟透後會變成黑紅色的,所以被人叫了一輩子黑。但實際上黑的只是外皮,若在加工前去掉外皮,種子是白色的,就是白胡椒。

白胡椒被製作就是黑胡椒在淺色食物一眼就能被看出來,醜。之後人們又發明出紅橙黃綠等各種顏色,而且不光顏色不同,味道也有細微差異。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你還記得哪些長得跟雙胞胎一樣的菜嗎?發出來我們討論一下呀~

這些蔬菜不只是長得像,它們有說不清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