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味道|合肥公和堂獅子頭,李鴻章都看好的美食

安徽老味道|合肥公和堂獅子頭,李鴻章都看好的美食

提及合肥的特色小吃,公和堂獅子頭可謂名聲在外。尤其在合肥,各大超市裡均能看到“公和堂獅子頭”的身影,入口酥、味道香,頗受人們的喜愛。如今時代在變,老手藝卻沒有變,厚重的歷史感和獨特的口味讓公和堂獅子頭成為別具肥東特色的美食“縮影”。

安徽老味道|合肥公和堂獅子頭,李鴻章都看好的美食

公和堂獅子頭食品廠就坐落在肥東縣撮鎮鎮。“公和堂獅子頭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李鴻章曾親自題聯:“公則悅,四海風從;和為貴,萬商雲集”。

甲午戰爭失敗後,北洋水師中的合肥籍士兵李國誠和一名“庖廚”一起返回故鄉,在當時的廬州府開了家酒店。這位“庖廚”把家鄉的點心“獅子頭”在酒店做起來。“獅子頭”酥香可口,長期存放,口味也不變。有一年,李鴻章回合肥省親,來到李國誠的酒店吃酒席。吃到酒店的茶點“獅子頭”時,李鴻章甚是高興,欣然題聯:“公則悅,四海風從;和為貴,萬商雲集。”隨後,李國誠就把這個酒店正式命名為“公和堂”,公和堂裡的“獅子頭”更是名噪一時。

之後,公和堂因戰亂而被迫關閉,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重新經營。但不久因十年動亂,又再度關閉。經歷了百年滄桑後,直至上世紀90年代末,李國誠的曾孫李昌信為了弘揚傳統美食,在肥東撮鎮開了家“公和堂”食品廠,利用祖傳手藝,做出包裝一新的“公和堂獅子頭”。

安徽老味道|合肥公和堂獅子頭,李鴻章都看好的美食

配方還是李國誠那傳下來的,傳統的製作方法一直都沒有改變過,就連口感也跟一百多年前一樣。對於李昌信來說,製作獅子頭也算是對先祖遺志的一種傳承。

安徽老味道|合肥公和堂獅子頭,李鴻章都看好的美食

師傅們在炸獅子頭

在生產車間,師傅們的油鍋裡炸著一個個圓滾滾的獅子頭,金黃色的外皮看起來酥脆可口,到處瀰漫著濃郁的油香味,瞬間便勾起了人們的食慾。從面頭髮酵、擀麵、搓條,再到成型、蒸煮、油炸,一個獅子頭的出爐必須經過這樣幾道程序,而每一道程序都非常關鍵。公和堂的師傅每天早上5點就開始做獅子頭,一般師傅們會在頭天晚上就將麵粉和好,加入老麵糰和食用鹼發酵8到10個小時。“發酵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發酵的溫度要控制在人體溫度左右,以保證發酵菌的存活,發酵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獅子頭的口感。”發酵、油溫、火候是獅子頭好吃與否的三大要素。

安徽老味道|合肥公和堂獅子頭,李鴻章都看好的美食

炸好的獅子頭出鍋了

其中,炸獅子頭的火候控制是最關鍵的,炸太久了,獅子頭就糊了;炸的時間短了,獅子頭就會外熟裡生,影響口感。時間一定要嚴格控制在40分鐘到1個小時,這樣才能炸通透,還要保持獅頭皺褶呈披散頭毛狀。

安徽老味道|合肥公和堂獅子頭,李鴻章都看好的美食

如今,獅子頭的味道也從單一的原味增加到了甜味、淡辣味等多種口味。

“公和堂獅子頭不愁銷量,一天生產一噸,常常供不應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產銷兩旺,善於創新的李昌信依然不斷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理念,運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及包裝,將單一的獅子頭擴展為醬菜、餅等“公和堂系列產品”。其中公和堂特色小菜,公和堂米蝦醬、肉丁醬等系列產品還被評為廬陽傳統小吃。獅子頭的味道也從單一的原味增加到了甜味、淡辣味等多種口味,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公和堂獅子頭可謂名聲在外。尤其在合肥,各大超市裡均能看到“公和堂獅子頭”的身影,入口酥、味道香,頗受人們的喜愛。如今時代在變,老手藝卻沒有變,厚重的歷史感和獨特的口味讓公和堂獅子頭成為別具特色的美食“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