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種“合成”美食你一定吃過,有些和正品差別太大

“合成”美食,泛指一些人工合成或者添加一些東西的非天然食材。記得小時候,很多人都會有疑問,午餐肉是肉做的嗎?蟹足棒是蟹肉做的嗎?其實有很多我們吃過的美食,口感、味道自然不用說,但是可能它的材質和我們想象中的就不一樣了,甚至有一些食材連外形都一樣,但是它們很可能是通過合成的“假貨”,今天廚子帶你看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合成”美食,現在仍活躍在餐桌上,你還知道多少?

這五種“合成”美食你一定吃過,有些和正品差別太大

第一種:牛柳

牛柳指的是牛的裡脊肉,是一種十分美味的食材。一般牛肉屠宰後分為十二塊,現代的飲食會將牛肉分為裡脊(牛柳)、外脊、眼肉、上腦、胸肉、肩肉、米龍、腱子肉、腹肉等。其中牛柳肉因為只有脊柱那一塊自然是珍貴無比,不僅味道、口感與牛肉大有不同,而且價格也比普通牛肉要貴跟多。很多人去菜市場買牛柳現場選應該都是真的,但是大家吃火鍋或者單點炒牛柳,很多都是用牛腿肉或者更便宜的肋骨肉,切成條狀後加工處理後就擺上餐桌,一般人很難判斷。

這五種“合成”美食你一定吃過,有些和正品差別太大

第二種:高湯

很多人以為合成美食都是食材,其實湯底、鍋底也有。正品高湯是烹飪中常用的一種輔助原料,以往通常是指雞湯,經過長時間熬煮,其湯水留下,用於烹製其他菜餚時,在烹調過程中代替水,加入到菜餚或湯羹中,目的是為了提鮮,使味道更濃郁。但是現在的火鍋店為了圖省事,能用雞、牛等骨肉熬製的已經算不錯的了,就怕就用的濃縮湯汁之類的,再加點東西,一般真正經過反覆、長時間熬製的高湯也不會散發很濃郁的香味,吃起來就是鮮香,而現在很多高湯鍋底吃著味道特別,所以這東西得少喝。

這五種“合成”美食你一定吃過,有些和正品差別太大

第三種:鴨血塊

血塊算是比較常見的食材,常見的有豬血、羊血和鴨血塊,其中鴨血塊吃起來口感滑、嫩、細,新鮮的有彈性。但是現在很多鴨血塊以次充好,用豬血或者合成假鴨血也很多。真鴨血在加工過程中經過了高溫脫氣脫味處理,基本沒有血腥味,而是飄著一股淡淡的鴨香;假的鴨血掰開以後裡面有蜂窩狀氣孔,表面氣孔也比較少,所以一般有韌性,可以拉伸。真鴨血則比較脆所以大家可以觀察出來。

這五種“合成”美食你一定吃過,有些和正品差別太大

第四種:牛肉餅

第一次吃漢堡廚子就點的牛肉堡,生菜夾的牛肉餅那種鮮香、醇厚的美味直到今天還記憶猶新。現在牛肉餅的做法不僅限於漢堡,有油炸和火鍋都很好吃,正品牛肉餅一般用牛裡脊肉切薄片醃製,所以聞著香氣撲鼻,外酥鬆脆香、裡鮮嫩微辣。現在很多商家都用牛碎肉加工而成,口感會有顆粒感,為了達到正品牛肉餅的味道,還會加點其他東西。

這五種“合成”美食你一定吃過,有些和正品差別太大

第五種:蟹足棒

真正的蟹棒,又稱蟹足棒、模擬蟹肉、蟹風味魚糕,其實就是冷凍的魚糜加工類食品。而且蟹棒還通過添加調味劑模擬阿拉斯加雪蟹的蟹腿肉的質感和風味,並且肉質結實有韌性,具有鹹中略帶甜的鮮美海鮮風味,極具仿真效果。所以無論真蟹棒還是假蟹棒,都和螃蟹一點關係都沒有,只能稱之為蟹味棒。現在吃火鍋還常能吃到蟹棒,但是現在的蟹棒由於工藝上加工成分更重,所以吃起來口感和味道也都大有不同,主要是加工的方式不同了。

其實蟹棒這種魚糜類的食品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魚糜工藝的合成類食材還有很多種,例如平時吃火鍋的魚豆腐、各種丸子、雞柳等都是這樣做的,但是由於加入澱粉和調味品的會造成合成類食品的品質,裡面有多少真東西就不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