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一個被遺忘的愛國者

李鴻章是一個被遺忘的愛國者

李鴻章生前

可能很多人在歷史書上看到的李鴻章,他是一個賣國賊,棄大義之人,但是縱觀他的一生,我卻認為他是一個愛國之人。

為什麼說他是一個愛國之人?

李鴻章,大清國總督兼北洋大臣,最後在屈辱和病痛中含淚離世。

在1840年,英國用打炮打開我們中國的大門時,位於中國海岸線建築以及巨資打造的艦隊,沒有一次能抵擋住列強的攻擊。

自道光中葉以來,外患日益漸深,但頑固分子依舊死守“老祖宗的死規矩”,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破都,燒燬圓明園,文太宗出走,在熱河結束了一生,自此之後,中國的屬地開始漸漸流失。各個開放的海口,也被入侵的列強佔據。

李鴻章是一個被遺忘的愛國者

圓明園被毀

當時還在於太平軍作戰,又遇列強,可謂內憂外患,但當時的李鴻章就表現出於大多數人不一樣,他對外國列強的科學技術非常感興趣,剛開始籌備銀兩,是為了新建淮軍的武器問題,他率領淮軍掃平長江下游的太平軍之後,利用富紳們的投資引進外國先進的機器設備,創建了第一個近代軍工企業,這樣不僅可以不用給錢給洋人,還可以提升自己方面的能力。

李鴻章主持和參與了和洋務派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間近代化軍校等,他為大清國近代化的進步奠定了基礎,令大清國的人民享受著這些。

李鴻章是一個被遺忘的愛國者

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

在當時,其實大清國是沒有任何的外交觀念的,他們把外交歸於洋務,李鴻章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外交官,之後國人一概認知,李鴻章是盡心盡力的把國家的土地,財富等出售給列強,這位外交官遭受罪責幾乎讓人難以相信。在沒有反駁,被壓迫的情況下,自己卻被同胞背上賣國的罪名。

在不平等的煙臺條約,洋人對李鴻章的認識開始改變,他在面對強大的壓迫之下,還能提出一個能夠讓自己反抗的條約,這是讓洋人十分驚奇的地方。

李鴻章是一個被遺忘的愛國者

1985年大清下令去日本議和,在日本遇到刺殺,子彈在左眼的骨頭縫裡,沒有醫生敢做這個手術,李鴻章給大清朝的電報中也只有六個字,“傷處疼,難取出‘’。

1900年6月,外國聯軍攻陷攻陷中國北方海岸的大沽炮臺,第三天,天津陷落,當時距離都城北京僅僅20多公里,21日,大清宣佈與各方列國進入戰爭狀態。而李鴻章深知國家外患日深,軍力薄弱已久,與各國開戰,無異於雞蛋砸石頭。李鴻章給朝廷覆命“此亂命也,粵不奉召”。

1900年8月15,大清都城淪陷,政府和朝廷開始逃亡。

至此之後,李鴻章代表大清和列強談判,以及賠款的問題,大清國的賠款是四億五千萬兩,分39年還請,年息四釐,而朝廷的回覆卻是‘應準照辦’

1901年,李鴻章代表大清和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在簽字之後的李鴻章,吐了一口‘紫黑色的血‘’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李鴻章在病榻上回復朝廷,而遠在逃亡地的慈禧回覆李鴻章,“言他“為國辛勞,優勤治疾,早日痊癒,榮膺讚賞”但他卻沒有等到那個時候。享年78歲

他一心‘外修和好,內圖富強‘,為中國近代化奠定基礎,學習先進技術,在列強強大的壓迫下不屈,無奈清王朝無能,只會動輒開戰,站則敗,敗則和,和則割地賠款。也無奈當時無人理解自己的用心,享受著近代化,卻背上賣國的罪名。

李鴻章生逢大清黑暗,動盪的年代。而他每次的出廠都是國家存亡危機之際,大清國要他承擔之事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