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就是瓜棚豆架,是奶奶釀造的一碗甜酒,是年三十的香腸臘肉

乡愁就是瓜棚豆架,是奶奶酿造的一碗甜酒,是年三十的香肠腊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自己生活過的地方總是那樣含有深情。那美食中所傳遞出來的味道,總是讓人回味悠長。走過千山萬水,也品嚐過許多美味,可是,對於四川美食寫手彭忠富來說,最懷念的仍然是家鄉的美味。

乡愁就是瓜棚豆架,是奶奶酿造的一碗甜酒,是年三十的香肠腊肉

圖注:鄉村

民以食為天,一張桌,幾雙碗筷,幾碟家常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這就是最溫馨的親情,最溫暖的畫面。幾道菜中,是媽媽辛苦從廚房親自烹飪出來,飽含著愛。當菜品中添加了情感佐料後,也就超越了美食本身的味道。這本《碗筷留香》美食散文,全書共分為“吮指談吃”、“川味江湖”、“若烹小鮮”、“布衣蔬食”、“秀色可餐”、“茶酒風流”等章節,這是他對故鄉美食的回憶,對逝去親人的無限追思,更是他這些年來與美食偶遇的記錄。

乡愁就是瓜棚豆架,是奶奶酿造的一碗甜酒,是年三十的香肠腊肉

圖注:碗筷留香封面

彭忠富生活在四川綿竹,從小就是吃貨,傳承了川人愛吃辣,不怕辣的習性。因此,他的美食菜譜裡總不會缺少辣。可以說,無辣不歡。用他的話說,飯桌上沒辣,好像丟了魂似的。哪怕是沒菜,拌辣椒醬也能吃個爽歪歪。同樣的,他的鄉親們也一輩子與辣打交道。泡辣椒、鍘辣椒、煎辣椒……辣在味蕾,爽在心間。這種辣味已經深入到骨髓裡。

對於生養自己的那方土地,總是充滿著牽掛與眷念。鄉愁就是房前屋後的瓜棚豆架,是奶奶釀造的一碗甜酒,是年三十的香腸臘肉。因此,他筆下的鄉情味道總是那樣讓人感懷。殺年豬的熱鬧場景儲藏在年味的記憶裡。綿竹鄉村宴席“九鬥碗”吃出了鄉鄰的融洽和諧。鍋邊饃饃則是艱難歲月生活的沉澱。綿竹米粉裡是那樣的百吃不厭。

乡愁就是瓜棚豆架,是奶奶酿造的一碗甜酒,是年三十的香肠腊肉

圖注:殺年豬

清明節給婆婆上墳,用做青團,吃青團來寄託哀思。每一口吃在嘴裡,會情不自禁想到婆婆對自己的愛。吃黃鱔的季節裡,會想到兒時跟隨父親水田間抓黃鱔的有趣場景。那抓來的野生黃鱔烹飪出來的“乾煸鱔片”吃出了濃濃父愛。

做為一個資深吃貨,彭忠富帶著發現的敏銳嗅覺,在尋找中發現美食,在意外中與美食不期而遇。去過很多地方,吃過各色美食,有些味道依舊念念不忘。漢中麵皮、李莊白肉、劍門豆腐、閬中涼蝦,這些地方代表菜裡,既有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更有讓人感興趣的人文風情。正因為美食裡有故事,有人情味,才會讓人那樣迷戀。

乡愁就是瓜棚豆架,是奶奶酿造的一碗甜酒,是年三十的香肠腊肉

圖注:鄉村

尋找美食也是一種樂趣。有時好吃的美食可能就隱藏在城市的小街小巷裡,可能是一家不起眼的蒼蠅館子。這種最接地氣、最富有煙火味的美食,可能更受老百姓的喜歡。百姓味道,市井生活,最真實的美食體驗,彷彿已從文字裡走入真實生活裡。(張幫俊/文)

◆《碗筷留香》;彭忠富/著;花山文藝出版社; 2018/8;各大網店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