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紅鼓勵廚師,生意變好,麵館卻虧了?何謂好的「管理系統」

一家拉麵館的生意時好時壞,但這不是最麻煩的事情,最讓老闆頭疼的是不知道如何與拉麵師傅相處。

為了提高拉麵師傅的積極性,老闆決定按拉麵的銷量,每賣一碗,給師傅0.5元拆帳。他欣喜地發現,生意確實愈來愈好,但同時牛肉用量也在急遽增加。原來,拉麵師傅為了賣得更多,掙更多拆帳,在每碗麵裡放了超量牛肉,客人們自然歡喜,銷量提升,拉麵師傅也拿了不少獎金,但拉麵館反而虧了。

老闆想,這樣不行啊,改為固定薪資吧,大不了薪資高一點,激發善意嘛!結果,他卻焦慮地發現拉麵館生意愈來愈差。因為拉麵師傅在每碗麵裡放很少的牛肉,客人的抱怨聲愈來愈大,甚至都不來了,而拉麵師傅拿固定高薪,反倒樂得清閒。

用分紅鼓勵廚師,生意變好,麵館卻虧了?何謂好的“管理系統”

一家小小的拉麵館,居然也有讓人頭疼的管理困境。怎麼辦呢?解僱這個拉麵師傅嗎?如果下一個拉麵師傅也這樣呢?或者把老闆的女兒嫁給他,激發善意?那採購師傅怎麼辦?老闆有幾個女兒可以嫁?

美國管理學家卡斯特(FE Kast)和羅森威(JE Rosenzweig)認為,公司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組成的系統,人和其他生產資料一樣,都是這個系統中的要素。差別在於:人是主動的,而其他要素是被動的。當然要激發善意,這有助於提高人的主動性,但同時也要理清包括人在內的所有要素之間的關係,構建有效系統,才能產生巨大的整體價值。這就是“系統管理學派”。

用分紅鼓勵廚師,生意變好,麵館卻虧了?何謂好的“管理系統”

什麼叫作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就是通過設計系統,來構建人與人、人與財、人與物之間的最佳關係,最終提高管理效率。

舉個例子,7個和尚每天共喝一桶粥,都覺得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從預先做好記號的紙卷或紙團中,拈取其中一個,以取決事情)決定分粥的人,結果每個人只有輪到自己分粥的那天才能吃飽。後來,他們推舉7人中道德最高尚的和尚分粥,結果其他6人想盡辦法討好、賄賂他,腐敗盛行。再後來,和尚們組成3人分粥委員會、4人評選委員會,他們互相攻擊、賴皮,粥涼了還沒結果。最終,和尚們想出一個辦法──輪流分粥,大家約定,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後,拿最後剩下的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分得最少,分粥人必須想盡辦法平均分配。從此,大家和和氣氣,日子愈過愈好。

這7個和尚先後使用了4種不同的管理系統,結果證明只有第4套系統才是最高效的。錯誤的系統甚至會把道德高尚的人變得腐敗。

用分紅鼓勵廚師,生意變好,麵館卻虧了?何謂好的“管理系統”

管理中有“結構性問題”和“非結構性問題”之分。結構性問題,就是設計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結構關係;非結構性問題,就是激發“人”這個特殊要素的主動性,彌補結構的不周密,提升系統的靈活性和強度。

如果系統設計周密,管理者日常可能只需要花20%的精力在結構性問題上,比如簽字、審批、監督等;另外80%的精力用於非結構性問題,比如溝通、培訓、激勵等。但如果系統設計有問題,那麼即使把120%的精力花在“按下葫蘆起了瓢*”上(將葫蘆按到水裡,瓢卻飄了起來,比喻做事顧此失彼),都不夠。

用分紅鼓勵廚師,生意變好,麵館卻虧了?何謂好的“管理系統”

怎樣才是好的管理系統?

怎樣的管理系統才是設計周密的好系統呢?一個好的管理系統,至少包括3個方面:如何分錢,如何花錢,如何賺錢。

如何分錢,就是“如果賺了錢,你拿多少,我拿多少”。比如拉麵館的老闆可以先設定一個目標銷售額,規定拉麵師傅在銷售額之內拿薪資,銷售額之外再拿利潤的百分之50作為獎金。獎金髮放的前提是每月牛肉耗損量在正常值的20%以內。這個分錢的方法,能把拉麵師傅和拉麵館的利益綁定起來。作為老闆,要先學會分錢,才能學會賺錢。

用分紅鼓勵廚師,生意變好,麵館卻虧了?何謂好的“管理系統”

如何花錢,就是“該花多少,怎麼花,誰決定該不該花”。比如拉麵館最關鍵的花錢環節是放牛肉。怎麼放?誰決定放多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老闆娘來放最後那一把牛肉,讓關鍵資源、關鍵環節掌握在關鍵的人手中。

如何賺錢,就是“什麼樣的目標、策略、流程、任務被證明是能賺錢的”。能提煉嗎?能標準化嗎?比如拉麵館老闆熟知自己的業務並確定最佳做法後,可以制訂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具體規定麵條、水、牛肉的用量,下鍋、出水的時間等,這樣就把賺錢的核心能力──拉麵的品質,從依賴拉麵師傅變成依賴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