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姐妹煎餅——沂蒙山特有的美食

煎餅大家都可能吃過,但你吃過六姐妹煎餅嗎?

六姐妹煎餅——沂蒙山特有的美食

也許你會說,不就是煎餅嗎?還不是一個味道,只不過裡面有小麥的、地瓜的、玉米的等等,但六姐妹煎餅可不一樣,六姐妹煎餅是一種有歷史文化的煎餅,在戰爭年代,這可是軍糧那。

也許你不會相信,那麼我先給大家聊聊咱們的“六姐妹”,沂蒙山六姐妹的故事。

六姐妹煎餅——沂蒙山特有的美食

六姐妹煎餅——沂蒙山特有的美食

沂蒙山六姐妹的故事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戰爭時沂蒙革命老區湧現出的女英雄群體,她們是蒙陰縣野店鎮煙莊村的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 、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

陳毅為她們取名“沂蒙六姐妹”

除了草料,“沂蒙六姐妹”還給部隊送過彈藥。“一箱彈藥七八十公斤,一個人扛不動,俺們就兩人抬,翻越10多公里山路,一直送到前沿陣地。當時戰士看到俺們,很多都感動得抹眼淚。”伊淑英說。

六姐妹還帶領村裡的婦女,把糧食加工成煎餅送到前線。“當時要在兩天內把2500多公斤糧食‘攤’成煎餅,村子裡能幹活的婦女只有80來個人。想想前線的戰士在流血,俺們婦女就是拼了命也要把煎餅攤出來給部隊送去。”伊淑英說。

在“沂蒙六姐妹”的帶領下,煙莊村婦女行動了起來,餓了捨不得吃糧食,吃兩口榆錢飯湊合,手上燙起了泡挑破了接著幹,2天之內就把2500多公斤糧食烙成煎餅送到了前線。

後來算一算,在整個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中,煙莊村的鄉親們在“六姐妹”的組織下,共為部隊烙煎餅7.5萬公斤,籌集軍馬草料1.5萬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這年5月,就在女人們馬不停蹄地奔波中,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於孟良崮一舉殲滅了當時號稱“五大主力之首”的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扭轉了整個華東戰局。

六姐妹煎餅

六姐妹煎餅——沂蒙山特有的美食

 1998年,“六姐妹”當上了由下崗職工創辦的沂蒙六姐妹食品有限公司的名譽廠長(義務指導)。她們手把手地向職工傳授自己烙煎餅的“絕活”,使小麥、玉米、綠豆、野菜、黃豆等近20個品種的煎餅色香味俱佳,並把好煎餅質量關。還利用知名度高的特殊身份,當起“六姐妹煎餅”推銷員,為擴大產品銷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姐妹煎餅——沂蒙山特有的美食

現在,六姐妹煎餅以它獨特的原料配方,特製工藝,先後經過各種粗細糧配比後浸泡,用石磨磨糊、攤制烙熟、成型整理,包裝而成。煎餅光滑均勻、口感勁道、糧香可口、品種豐富、色彩各異。系列產品有香米煎餅、板栗煎餅、蕎麥煎餅、柿子煎餅、薺菜煎餅等二十多個品種。批量生產,遠銷周邊地市。

六姐妹煎餅——沂蒙山特有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