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始你們的表演「家長羣」

關於家校溝通群的話題,總是能引起人們的關注。班級家長群在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陣地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和困擾已成為老師和家長們的隱形負擔,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開學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長群》的文章爆紅網絡。不少人說,便於家校溝通的微信群逐漸成了“焦慮群”、“攀比群”、“馬屁群”,甚至是“廣告群”。

有人說,家校微信群正在成為大家又愛又恨的存在:“愛”是因為它的方便,“恨”是因為它太方便了。不少老師說:“有了微信群,每天都像是在開家長會。”還有家長表示:“每天看溝通群的時候提心吊膽,消息太多,頭都炸了。”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家長群那些事兒~

老師:每天都是家長會

上個月教師節,你家孩子班上的家長群有沒有被刷屏?你發的祝福是不是被淹沒在表情包和祝福語之中了?

請開始你們的表演“家長群”

請開始你們的表演“家長群”


沒關係,小編想說,你的心意老師們肯定收到了,但是這種刷屏式的“您辛苦了”,可能是老師們的另一種“辛苦”,尤其當這種刷屏漸漸成為家長群的日常後……

李老師是一位初中班主任,最近他覺得自己得了“手機恐懼症”。這是因為,他的微信總有點不完的未讀信息。

原來,這些成指數上升的聊天記錄,都來自李老師所在的班級家長群。“有時候發一條消息後,家長們看到後,就會在下面跟風回覆“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客套話。一會兒一條,微信一直蹦。”李老師感慨道。

有老師表示,過去打電話或者見面,家長普遍有時間上的顧慮。但有了群之後,曾遇到家長不分時間、事無鉅細地“@”自己,感覺隨時都在上班。

請開始你們的表演“家長群”

家長:超綱的作業本

因為家長群煩惱的,不只是老師,一些家長同樣因此受到了困擾。比如有的老師在群裡發佈教學內容,家長好比“助教”一樣被綁架在學校教育中,產生心理焦慮的同時也給學生造成更大的課後負擔。

最怕發佈成績、點名表揚或批評

一些低年級家長說:“老師每天要在群裡貼出班裡字寫得好的同學的作業本,還要點名哪些同學寫得不好,作為家長能不提心吊膽嗎?”尤其當在群裡發佈孩子學習成績、點名表揚或批評的時候,簡直是自己回到了學生時代。

“公開的”作業成家長壓力

除了孩子的學習表現外,群裡發佈的各類學校作業也對家長造成壓力,繼而轉化為孩子的課業負擔。 

家長沈先生說,孩子雖然只是上小學,但每天各種課外作業通過微信群分發到家長手中,做完後再通過微信群上傳,相當於公開了每個人的作業,所以家長們都想盡一切辦法幫孩子把作業做得漂亮,甚至直接代勞。

請開始你們的表演“家長群”

微信家長群除了會變成“負擔群”外,還有各種“變異”的可能:

變成“攀比群”

假期一到,有些班裡的群就熱鬧起來。有的家長曬出帶孩子四處旅遊和遊學的照片;有的家長曬出參加校外培訓班的高難度題目;有的家長則曬出孩子過生日時的奢華場景……

變成“馬屁群”

在一些家長群裡,有的家長會對老師獻上溢美之詞,浮誇造作;有的家長動輒搬出某某老師的金句名言,阿諛諂媚;有的引發其他家長的連鎖反應,形成刷屏之勢。

一些家長反映,群裡家長經常會動用各種資源討好老師,比如,文藝活動時主動提供服裝;課外實踐時主動提供場地等等,給其他家長無形的壓力。

變成“廣告群”

“請投幾號一票”“請關注一下上面公眾號”之類的消息時常活躍在一些家長群裡。這些消息的發佈者當

業內人士認為,出現這些問題,錯不在微信群或各類家校聯繫平臺,問題是要讓學校教育迴歸本位,不能借家長群讓家庭教育過度扛起學校教育的責任,同時家長也應理性看待家校互動。

請開始你們的表演“家長群”

作為老師可“約法三章”,讓家校群良性發展

首先,約定群內規則。

要讓家長明白,家校群是公共空間,建群的目的是搞好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發展。孩子的成績如何分享,孩子的問題如何處理;哪些話可以說,哪些事可以做,等等,都要由雙方共同擬定一套詳盡的規則。比如,當教師發出的消息比較重要時,要在文末註明“請回復”,家長看後必須回覆;再如,不在群內發佈與教育無關的信息,對炫富、爭吵、曬娃、拉票、吐槽、發紅包、推銷商品、發佈廣告等行為要堅決制止。

其次,約定交流時間。

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考試過後,有的家長急切地想知道孩子的成績,於是不顧禮貌,不顧他人感受,半夜十一點還在群裡向老師發問。這樣既影響老師休息,也可能影響第二天的教學工作。教師可與家長約定在固定的時間段交流,這樣既不會出現消息無人回應的現象,也可集中時間共同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

第三,約定隱私保護。

教師要保護學生和家長的隱私。如遇要求公佈孩子成績、瞭解其他同學情況等,老師都要果斷說“不”。對於學校組織的活動、孩子的學習情況等,家長之間希望有所交流是人之常情,但教師不宜參與這樣的私人討論。即便在網絡世界,教師也應像在學校一樣高標準地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維護家校群的良好氛圍。

作為家長做到這五點,讓家校群氛圍更好。

1.做好自我調節。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並對班主任充滿信心。

2.良性溝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

3.曬娃要適度。畢竟班群是一個公共交流平臺。

4.理性對待班級群。只關注與自己相關的信息,避免盲目點贊。

5.晚上儘量不要在群裡聊得太晚。以免影響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師直接聯繫。

其實,做好家校溝通,教師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家校群上,還要運用好家訪、家長會、書信等傳統方式。要將這些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長處,才能提升家校聯繫的質量。家長也應該設身處地為老師著想、為全班學生著想,有了“規矩”,才能讓家校溝通群更好地為孩子們的成長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