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生活,爲什麼現在菜沒菜味飯沒飯味?都是人沒人味!

以前大家都不富裕,吃飯吃菜也都是自給自足,什麼季節種什麼菜,種什麼菜吃什麼菜,所以日常餐桌上大多是蔬菜為主,那個時候菜原汁原味吃著很香,各有各的味道,茄子有茄子味,黃瓜有黃瓜味,西紅柿有西紅柿的味。

現在,餐桌上的菜都是一個味,比如胡蘿蔔,一個個都很光鮮漂亮,但是吃起來跟啃木頭一樣,我們吃蔬菜也只能嚐到各種各樣調料的滋味,現在炒菜不放味精調料都咽不下去,水果也是如此,有人會抱怨:菜農在搞什麼鬼,種出來的菜怎麼都變成一個味了。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現在菜沒菜味飯沒飯味?都是人沒人味!

蔬菜沒有原來菜味了,這是不是菜農的問題?我敢說,歸根結底並不一定是菜農的問題,當你去市場買菜時,會不會挑新鮮的,顏色好看的,個頭大又光滑的,無瑕疵的蔬菜?那麼菜農的原則就是迎合市場需求啊,他們錯了嗎?所以他們就會先好的品種,想一切辦法去種植反季節的蔬菜,冬天照樣可以吃辣椒,夏天也可種出胡蘿蔔。

反季蔬菜都是大棚培育出來的。四季都能種植、生產、銷售。人為創造蔬菜的生長條件,化肥、農藥控制蔬菜的生長肯定會破壞其擁有的特性。並沒有遵循蔬菜的生長規律,通過風,蜜蜂去傳授花傳粉,不同季節和溫度生長什麼樣的菜,人們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得到的大自然的回饋。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現在菜沒菜味飯沒飯味?都是人沒人味!

前幾天在超市買的黑米洗了三遍,淘米水依然還是漆黑,有個老年朋友常說想回到農村去,因為吃菜沒有菜味,吃飯也沒有飯味,當他看到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總是心生怨氣,什麼混合地溝油,用硫磺燻菜等,說現在人太沒有良知了,過後我用心思索這個問題,告訴他,菜沒味、飯沒味都是因為人沒有了人味!

今天我們科技是發達了,以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的心情更急切,忽視了人與自然的規律,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良和良知,在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這樣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名話的意思也就是說:人類生存在大地上依據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大地是依據於上天而寒暑交替,蘊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而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規律。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現在菜沒菜味飯沒飯味?都是人沒人味!

在四書五經《大學》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欲天下太平,必先國治,必先家齊,必先身修,必先心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一個國家要繁榮昌盛,社會安定,人們必先做到家庭和家族的和諧,家興必先要修煉好自己品德,也就是素質,自身的修養要做好,必先從內心端正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心正,就是修練自己的品性和德行,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做到,家庭興旺,社會安定,國家和諧昌盛。

家是國家的最小細胞,每個人都是家中的一個成員,所以中國有一句話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說明天下的事,國家的事,都是與每個人有關係的,這就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所以今天菜沒菜味,飯沒飯味,這是一個社會現象,不僅僅是種菜的人心壞了,而是眾人沒有人味了,沒有遵循自然規律,沒有做人的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