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里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你值得了解與傳承的中國傳統文化,看看過去一朝一代的風雲人物,古詩詞書畫人文等,讓我們和萍穎琉璃一起在這接力,走入中國歷史。”

9月28日恰逢孔子聖誕紀念日。作為人類的千古垂範之師表孔聖人,73歲病逝。他的一生克己復禮,都在積極推進人類的綱常倫理,仁義禮智信,到暮年時,他看到了未來世界的曙光與藍圖——大同世界,讓人老有所養,閉戶而不偷,互助互愛。正是當今小康社會的前期雛形。中國幾千年,都在為此而努力奮鬥。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孔子畫像

孔聖人一生是人類的傳奇。然而,他也難以跳脫出生而為人時,當下的悲喜、生死觀、執念。比之孔聖人一生踐行的,讓人類難以超脫得出的便是六道生死輪迴。或許,正是難以跳脫為人的悲喜,以活之一世論千古功名,孔聖人一生也不免沉於功名,常感自己沒有得道。在一生的求學治國悟道平天下中,孔聖人特攜學生兩會老子。

“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在快三十而立之年,孔聖人像所有年輕人一樣,免不了為國憂思重重。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老子雕塑

“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老子的一番話,讓當今的我輩和孔聖人也不免覺得庸人自擾,畫蛇添足,是人不能觀得自我,自淨其意,反添自擾。

“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此番話裡,不僅是老子送子孔子的,更是送給世人自省之語。也暗含孔子可以延命建功的叮囑:將遇時事之變,去驕欲與張揚之氣。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二聖畫像

常有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在競爭的世界裡,要麼我贏你輸。要麼我輸你贏。這是儒家代表的思想生存競爭處世言論。

論及世間功過福德,很多人覺得老子思想博大,為何反而要將道藏?不能如孔聖人般經世致用,揚名顯赫於一世?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因為早已勘破天道天機,人生錢財權利富貴無常,不如淡看當下,順其自然發展。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老子雕塑

儘管孔子一生並不算短,與之老子一生在世仙壽過百而言,他的一生常充滿憂患,難得老子的風淡雲清,這在於他們命道使命不同。老子在生時閱遍周朝古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虛極靜篤,心神能遊移六界,自在,恬淡,安適。他一生不積極於功名,隱於世間,但千秋功名亦自留後世。

事不過三。在先秦的諸子百家裡,兩位聖人相逢於一個時代,他們一生相會,歷史記載也不過三。然而,他們相會時的語錄,卻堪稱經典,是儒家與道家兩大思想的交流與匯合。

在幾千年以後,反觀人道,天地與自然的生存之道,我們越發感受到:人類生命的短暫與煩憂,不能順從自然生存規律,常常拔苗助長式的成長,多屬自添煩惱。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二聖畫像

孔子51歲時,覺得自己大道未成,於是攜弟子再會老子。

”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佈環宇矣而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矣而無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論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時得之而序,萬物得之而形。”

老子的這一番論道之語,讓人聽聞,頓覺氣息周流於全身心。我聞此章句時,也覺得天人合一,與日月同輝。何況孔聖人。此時的他,也如騰雲駕霧,如潛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體,心曠而神怡。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好廣闊的世界啊!無邊無際!我活了五十一歲,只知仁義禮儀。哪裡知道宇宙世界是如此空曠廣大啊!好讓人暢快啊!你再講!再講!”老子的一番話,讓孔子不禁自我感嘆過去一生,求仁 ,傳禮儀的心也頓時消了,感覺自己如釋重負,也沒了憂慮。

人活一世,拼來搶去,你死我活,實在是危險而又累人。孔聖人一生命運多磨,三歲時年邁的父親去世,留下年輕勇敢堅強的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十七歲時,母親逝世。孔聖人一生博學多聞,在魯國齊國晉國衛國等國之間,奔來走去,廣收弟子,有著一身的政治抱負理想。

活到73歲病逝,在他活著的前三年(公元前481年),他還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被拒絕了。後來,他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孔子

“聖人處世,遇事而不背,事遷而不守,順物流轉,任事自然。調和而順應者,有德之人也;隨勢而順應者,得道之人也。“這是孔聖人51歲時,老子見孔聖人覺得已入大道之門說的話。此中,也實際暗暗點化了他面對戰爭和教育時的入道之玄語。

此時的孔聖人聽聞,若雲飄動,隨風而行;若水流轉,就勢而遷。喜道:“悠哉!閒哉!乘舟而漂於海,乘車而行於陸矣。

孔子波折的一生,是充滿勵志的一生。從他的一生中,我們看到了人性人慾的反覆掙扎與鬥爭。或許,因他骨子裡的不屈精神,他亦難得如老子般在動中觀靜,順應自然之道,休養生息。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老子畫像

“於大道,觀物根本,生死、是非、貴賤、榮辱,皆人為之價值觀,亦瞬時變動之狀態也。究其根本,同一而無別也。知此大道也,則順其變動而不縈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動、風吼海嘯、雷鳴電擊而泰然處之。”

相較於人類的當下之世,因競爭而掀起的各類戰爭,老子更能看到縱橫幾千年的宇宙形成,看到歷史的浩瀚,大道的無形,自然的變化,人類生死無常……因此,老子明白他來人世不過是一次渡劫,他的生命並不因此而止息,超脫六界輪迴。

“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造我為鵲則順鵲性而化,造我為魚則順魚性而化,造我為蜂則順蜂性而化,造我為人則順人性而化。鵲、魚、蜂、人不同,然順自然本性變化卻相同;順本性而變化,即順道而行也;立身於不同之中,遊神於大同之境,則合於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孔聖人感言。此時,他深刻感受到人與物各不同,應因材施材,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與生存規律。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孔子弟子畫像

回去魯國後,孔子還是繼續做他以前的事情,到他患病去世前一個星期,他的弟子子貢來見他,孔子柱著杖在門前遠遠望著他,問子貢為什麼那麼晚才來見他?這時候的他仍然無限哀傷,嘆息著泰山要坍塌了,樑柱就要腐朽斷了,哲人就要像草木一樣枯萎腐蝕不在了。想到天下之道和興亡,沒有人採納自己的主張,孔子又淚流哀傷天下無道很久了。

若是,他能再悟51歲時會老子之語,或許,哀傷病痛不復有,惟有平靜。

”由宇宙本始觀之,萬物皆氣化而成、氣化而滅也。人之生也,氣之聚也;人之死也,氣之散也。人生於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矣。萬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無而至於有者;眾類繁衍,變化萬千,未始不由有而歸於無者也。

有,氣聚而可見;無,氣散而不可見。有亦是氣。無亦是氣,有無皆是氣,故生死一氣也。“

將死之時的孔子,終日憂慮。而今,幾千年後,復觀老子此中語言,與孔子的一生,我慶幸我們已迎來太平之世,並將以兩位聖人的思想,共同迎接未來大同之世的到來。

孔子陽命應更長,51歲會老子,老子話裡暗贈延命建功之道!

孔子弟子畫像(閻立本畫

“欲觀大道,須先遊心於物之初。天地之內,環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順自然而生滅也,皆隨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見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觀其同,則可遊心於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為一,無形無性,無異也。”

老子見孔子時,話裡無處不暗含心神與氣息,休息生息之法。可惜,孔子肉身奔波於外,不能感受到心外無物,順從自然,才能看得清大道。若是,當時的孔子悟得其中的智慧,他反而能如後世武當派張三丰祖師六十幾歲入深山習武般,悟到結外丹的秘密,祛病延年,駐世更久,為國安邦。

作者:萍穎琉璃,字珍一,號老穎子,又號萍穎俠蹤等,原名劉穎萍。琉璃鳥文化傳媒創始人。

古往今來,努力蒐羅通透空靈智慧者的人物,夢境與作品都在這努力呈現。您看到的文章作品,都是作者用生命在熬的心血與體悟。請支持一個剛入平臺新手堅持多年的原創作者。您可以轉載分享點贊留言,但不能侵版權。《琉璃夢錄》夢幻小說連載中,歡迎關注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