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女作家張洪英:獨流記憶之舌尖上的味道「扒魚肚」


靜海女作家張洪英:獨流記憶之舌尖上的味道“扒魚肚”


有人說美食也是一劑良藥,這話挺適合我的。美景美食對我都有療效,特別是治癒歲月的傷。週末跟老爸老媽吃飯說話間談到了獨流嘎巴,我喜歡吃卻怎麼也做不好這道菜,做為地道的獨流人有些慚愧。爸爸說回頭找孟師傅教教我,我便期待著,心裡不只是想學這一道菜,獨流合炒、老爆三、三鮮燜、獨麵筋......每一道獨流特色菜我都想學,人心不足蛇吞象,但我感覺這理想對於一個吃貨來說並不過份。

孟師傅全名孟振祥,是獨流有名的老字號“便宜坊”主廚之一劉萬發老先生的關門弟子。對劉萬發老先生我還是有模糊的記憶的,很斯文的一位老人,我小時候見過他,有一種不俗的氣質。穿著中山裝很乾淨筆挺,見人總是笑眯眯的很客氣,我跟隨父親去他家出過診,父親讓我喊二爺,說是大廚師,很有名的大廚師,因為我還小心裡盡是崇拜。如若是現在,我想我一定會求父親讓我去拜師的。現在便宜坊已經沒有了,當年便宜坊可以說是獨流餐飲業的龍頭老大,做的菜色、香、味自是不用細說,獨流現今有名的幾道硬菜皆出自便宜坊。孟師傅給我講的第一道菜就是獨流嘎巴,他說做菜選取食材是很重要的,每一張嘎巴都要是柔軟又有韌性的,似一片肉一般,咬一口軟糯彈牙,新攤好的嘎巴一張切四刀,再切四分見寬的條,用油煸透,煸炒的火候是關健,一定要煸透、燜透再加上大蒜沫充分激發出嘎巴的濃郁味道來。以前做嘎巴是還會加入醬油,現在為了顏色搭配講究就不再放了,出鍋時倒入碧玉樣的菠菜做配菜,一盤橙黃、翠綠香氣撲鼻的獨流嘎巴就做得了。聽得我直流口水,真的,這菜吃一次是可以記一生的。這菜說起來簡單,真要操作並不容易,我每次做都會做一盤黃坨坨出來湊合吃。

靜海女作家張洪英:獨流記憶之舌尖上的味道“扒魚肚”


講完炒嘎巴,孟師傅給了我一個驚喜。他說還有一道菜也是出自便宜坊的獨流特色,這菜叫“扒魚肚”。這個菜我不只是沒吃過,連聽都沒聽說過。

魚肚是鯊魚魚肚,買風乾的上等魚肚醒發,醒發魚肚是考驗廚師手上功夫的。有一種用炒鹽醒發的,這種醒發方式操作簡單但發製出來的魚肚成色不好。孟師傅說他師傅當年教他時是用油醒發。把乾魚肚放入燒至六成熱的豬油裡不停地攪動,用油潑淋,直至魚肚發白變厚,碰撞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就算髮好了,撈出放入開水煮個滾開後浸入冷水中。炒制時先熬製雞湯備用,把魚肚切八分寬二寸半長的塊,取小棵的油菜做配菜,鍋底倒入豬油、蔥、姜、蒜嗆鍋,加入雞湯、魚肚和調味料燜燉片刻後加入水澱粉勾芡,倒進油菜淋上明油出鍋,濃稠的白色雞湯襯著碧綠的油菜和透亮白嫩的魚肚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整道菜的關健是魚肚的醒發,火候過小過大一塊魚肚就廢掉了。從扒魚肚的高水準不難想象當年便宜坊有多講究多氣派多興盛,也讓我不禁感嘆古鎮凋零的繁華。

每一道美食都是一味良藥,能醫遊子的鄉愁。所以,我們都要常回家看看,吃爸媽給準備的美食,吹家鄉的風,看家鄉的明月,即使家鄉在你的眼裡不算完美。

靜海女作家張洪英:獨流記憶之舌尖上的味道“扒魚肚”

張洪英,筆名百合。靜海人,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飲酒,喝茶,說些瘋話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