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調控爲何中國樓市還是不斷創新高?

由於貨幣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擴大內需以穩定經濟增長的趨勢明顯,穩槓桿被認為取代了去槓桿,市場輿論在炒作或觀望中國是不是會再次放水。

在這種背景下,遭受壓制的樓市炒作可能會抬頭。為了預防炒樓風再起,有關官員與中央媒體開始密集喊話,希望各地嚴防死守,改善和創新樓市調控手段,精準出擊,鞏固樓市調控成果。

根據統計,上半年各地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累計200次左右,實施限售的城市約50個。與此同時,住建部等七部門今年下半年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多個方面。

應當說,看上去該用的手段都用上了。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的是,這不是第一次進行樓市調控,每一次基本上都要求該用的調控政策都用上,但並沒有阻止中國樓市不斷創出新高。

這是因為,首先,每一次樓市炒作,都是因經濟下行而採取了貨幣寬鬆政策導致,尤其是刺激樓市本身幾乎等於刺激經濟增長,因此,各地樓市起伏與貨幣政策調整是高度一致的。當前之所以要求對樓市嚴防死守,是因為各地樓價經過過去幾年的炒作,已經面臨泡沫化風險,如果貨幣政策放鬆,將繼續刺激樓價上漲,那就會面臨更高的風險。

其次,即使在調控期,調控政策效率也不高。調控要求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差別調控”,而不是全國一刀切。而“一城一策”意味著調控由地方政府主導。但是,恰恰地方政府有足夠強的動力做大本地房地產市場,推高本地房價。這是因為,地方政府希望借樓市繁榮的機會賣出更多價格更高的土地,並從大量交易中獲取更多稅收。地方政府相當一部分財政收入來自出售土地,因此,地方政府在調控過程中很多時候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開發商和投機者對於利用各種違規手段躲避調控也是心知肚明,甚至,一些城市以搶人才為名,用戶籍以及補貼、優惠等政策促銷本地房產。

其三,真正能夠調控全國樓市的是貨幣政策。其他行政調控手段能夠生效主要取決於地方政府執行,但在地方政府是強烈的利益相關者這一前提下,行政調控的效果是打了折扣的。因此,能夠切實起到作用的調控手段就是貨幣政策。而且,貨幣政策放鬆的目的就是追求經濟穩定與增長,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如果被金融手段壓制住,貨幣政策的刺激作用就很難發揮。

歷史經驗已經證明,屢次刺激導致了產能過剩、地方債務過多;為了實現增長目標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會導致資金大量流入樓市。資金流入樓市,一方面是需求所致,另一方面,住房被賦予強烈的金融屬性,被認為是可以保值增值的優質資產,因此,在寬鬆預期中,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應會刺激更多的投資或投機者湧入。

現在,寬鬆政策預期再次湧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輿論上引導、宏觀政策上施壓,但在因城施策的前提下,銀行資金將難以控制地流入房地產市場。那麼,防止樓市炒作的目的可能依然很難實現。這是因為,過去十幾年,市場已經多次教育人們,寬鬆貨幣政策就等於資產價格暴漲,市場中的中介、開發商、投機者等會趁機制造樓市復興的輿論,通過影響人們的預期,刺激他們通過各種規避調控的手段湧入市場。

各個時期各種各樣的調控手段都沒有阻止房價持續暴漲,這是因為宏觀上的保增長目標,以及微觀上地方政府對土地相關收入的依賴所致,如果不改變這兩個邏輯,樓市理性發展就難以實現。現在一個風險是,在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中,地方政府隱性融資通道被關閉,而還債壓力越來越大,通過刺激地產市場出售更多土地將是解決困境的主要方式,因此,那些經濟增長、財政增長過度依賴房地產,而且債務規模比較大的地區,應該重點關注,防止地方政府在樓市調控方面“放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