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不得不說,現在的日系車中有意思的新車並不多,大都是千篇一律的,看了就忘。而豐田的新社長上臺之後,原來最沒意思的日系汽車品牌居然造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產品,比如我眼前這輛豐田C-HR就是一個例子。

C-HR這款車的設計不單是在豐田體系內,也不單是在日系車體系內,而可以說是在所有車裡面展現出了不可多得的激進設計。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豐田之所以十分重視這款新車,一是因為這是源自TNGA架構最早的幾款車之一,二是因為它也是豐田“年輕化”的代表車型。C-HR自從2016年日內瓦車展首發之後,這款小型跨界SUV接連在歐洲日本美國上市——這種極其個性的外觀設計,要不是在有一定接受能力的市場還真不太Hold得住。而從目前的結果看它是很成功的,在青睞小車的歐洲和日本市場,C-HR都很受歡迎——是歐洲同級別小型SUV裡最暢銷的之一;也是日本本土市場最暢銷的小型SUV,每個月都能排到乘用車銷量前五。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中國是C-HR最晚進入的市場。從今年北京車展發佈開始算起,C-HR足足晚了兩年才進入中國市場,不過作為補償,中國規格的C-HR有著全球最先進的動力總成,不過這個留到等一會兒再說,我們先來感受C-HR設計上帶來的第一印象。

幾乎每個人第一眼看到C-HR都會驚訝其激進的外觀設計。毫不誇張地說,C-HR的每一處線條和比例都是反傳統的,都在挑戰我們對於一款車的認知。首先前臉的風格看起來不像一個豐田產品——沒有大嘴但卻極具侵略性;尾部也不逞多讓,獨立於車身的迴旋鏢尾燈有效拉寬了視覺寬度;側面線條則是最誇張的,向外凸出的輪拱營造出肌肉感,使得這款4.3米級的小型SUV看起來並不小氣,同時隱藏式後門拉手也使得C-HR一眼看去像個三門Coupe SUV。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C-HR的側面設計非常個性,但反傳統的外觀也帶來了一些變化,或者說是代價。

這種事情其實在拉開後門把手時就立刻能夠意識到。後門把手隱藏在側窗末端,離地高度大概在1.3米左右,成年人拉這個門把手沒什麼問題,但小孩子就說不好了。拉開門坐到後座,後排的乘坐性果然不太理想,座椅對大腿的承託不足,倒是坐墊厚度與貼合感做得很好。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更大的問題來自視野:後門拉手的位置原本是後窗玻璃的延伸區,現在玻璃被佔了一大塊,再加上窗線很高,所以乘客坐在後座就會感受到極其強烈的壓抑感,這還是在展車停在室內感受到的,如果到光線充足的室外,這種對比與反差恐怕會拉得更大。如果要比的話,我不會跟繽智或是昂科拉這種標準傳統的小型SUV對比,而C-HR的後座姑且會比漢蘭達的第三排座椅更舒服,空間更大,坐墊更厚,但視野和舒適性誰更優秀?我說不好,好歹漢蘭達的第三排還有空調出風口呢。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實際上,這種外觀上的犧牲也影響到了前排視野,C-HR的車尾是類似於Coupe SUV的造型,這類造型的特點之一就是後窗不大,所以坐在C-HR駕駛席往後看的時候,後視鏡能觀察到的區域不大,而且在倒車的時候,後門拉手形成的盲區以及面積不大的後窗都會對觀察有較大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只有用倒車影像了,所以希望C-HR上市的時候能夠標配這個安全配置。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倒車視角

至於乘坐體驗,在前排就是另一種感受了。首先要表揚一下包裹性很強的座椅,無論材質還是貼合度都很贊。再看看內飾佈局,確實能看出有寬度的限制,各種按鍵的集成度高且緊湊,比如空調控制區面積其實不大,但通過平行四邊形的按鍵造型釋放了侷促感。手剎、Autohold和ESP按鍵也在擋杆後面擠在一塊,杯架和儲物格很少,如果是個頭高的保溫杯都不知道往哪放——不過C-HR和保溫杯確實不是很搭。再仔細看看的話,會發現C-HR的內飾也很注重線條感,座椅有點向前凸的感覺,可以看出,這些都是C-HR的個性主張所帶來的代價——個性很強,但實用性一般。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後備箱空間不大,放小兩口的旅行箱基本就填滿了

總的來講夠小兩口用,再多放個“奶瓶”就比較勉強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內飾裡各類按鍵的質感都非常棒,特別是空調控制區域的各種按鍵。同時內飾的整體用料並不是說有多高級,但營造出的氛圍還是很年輕的,當然該用軟性材質的地方還是用了,例如儀表臺上下兩層都是皮質,觸感也符合這個級別的標準。一個細節是車門並沒有使用這個級別常見的皮質與塑料拼接,而使用了另一種工藝:摸起來像塑料的材質,但又比一般的塑料要高級一些。這種材質在車門形成了大量的菱形,而且這些菱形還能在各處以小彩蛋的形式散佈,很有意思的一個細節。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最後說一下C-HR的動力系統,這也是一個亮點。C-HR搭載的是豐田專門基於TNGA架構下開發匹配的Dynamic Force系列全新2.0L自然吸氣發動機,而這也是全世界所有C-HR裡面最先進的動力總成(美國規格雖然也是2.0L,但卻是NX200同款的老2.0L發動機)。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這臺代號為M20A-FKS的原裝進口2.0L發動機可輸出171馬力,匹配的同樣是新一代CVT變速箱,拉動1.4噸的C-HR基本是沒有任何壓力的,至少比歐洲以及日本那套1.2T發動機好多了。在會場我還打聽了一下混動車型的消息,得到的回答是,雖然在中規車引入期間考慮過混動版,但綜合權衡之後還是使用全新的2.0L+CVT會更合適,當然之後混動版的導入也會繼續考慮。

靜態體驗豐田C-HR:在激進的外表下,代價有多大?

對於這個說法,我表示了理解——日本規格和歐洲規格的1.8混動版本總輸出畢竟才122馬力,雖然的確很省油,但我也不敢想那動力輸出會有多慘。等到Dynamic Force系列為緊湊級車型開發的新一代混動機出來之後,或許C-HR搭載混動機的可能性會變得更高吧,要不,UX250h同款2.0混動機考慮一下?

結語:

C-HR這名字有兩層意思,一個是“Compact High Rider”,還有一個是“Cross Hatch Run About”——前者是定位,後者是個性主張,而C-HR將這兩層意思融合起來後,結果就是我們能看到的這款“反傳統”的小型SUV。

而“反傳統”帶來了非常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有好的也有壞的。有一點很明顯,那就是C-HR的銷量應該不會很高,倒不如說豐田肯定會控制C-HR和奕澤的產能。雖然這麼理解很奇怪,但從結果來看,C-HR能帶給豐田最重要的恐怕不是高銷量或者是高利潤率,而是人們對豐田的印象轉變。從這個意義去思考的話,就不難理解豐田為何要把C-HR設計得這麼激進了。況且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市場變得更有意思,顯然是好事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