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談及北京的各色小吃,首先讓人想起豆汁兒和焦圈兒。北京人愛喝豆汁兒,愛吃焦圈兒,並把喝豆汁兒吃焦圈兒當成是一種享受。什麼是焦圈兒呢?所謂焦圈兒,又被稱為“小油鬼”,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別看這焦圈兒非常普通,人家可是從清宮御膳房裡傳出來的美食呢!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據《北京土語辭典》記載:“作環狀,大小如緞,特別酥脆。”這講的就是焦圈兒。除此之外,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可以說焦圈兒是老北京愛吃、愛看的名小吃。其實,除了耐吃、耐看之外,焦圈兒身上還發生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很多名廚因焦圈兒被稱為“焦圈兒王”。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在這些封“王”的歷史中最有名的是“焦圈兒俊王”。焦圈兒俊王是老北京食客對光緒年間德順齋創始人王國瑞的美稱,因為他長得非常白淨英俊,所以送他一個封號,如今王家的手藝也一直在傳承。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看似普通的一個油炸圈兒,但是老幾位,您可千萬別小瞧了,雖說看似普通尋常,這中間的講究多了。先說這個面,可不能隨隨便便的什麼面都成,那講究的是張家口一帶的口麥磨的面,您要問為什麼?那得是這口麥紅皮圓粒,因此炸出來的焦圈兒個大而脆。當然瞭如果您是在家做,實在找不到這個面,您就用3成的一等粉,7成的標準粉代替。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另外刀工也有講究,將麵糰切成一寸多長的小條,然後取兩個小條重疊起來,再順著長度切出一條縫。然後放到油鍋裡,當小條在熱油中浮起,迅速的將它翻個,然後再將筷子插入縫中,把縫碰寬,然後用筷套著縫,在油中劃上幾個圓圈兒來,便形成了一個圈兒。另外像出鍋呀什麼的都是有學問的,手藝好的師傅講究一兩面出8個,一斤面出80個,不多不少。您看看就這個焦圈兒要真做起來有多難呀。

京城傳統特色小吃,豆汁兒的最佳拍檔——焦圈兒

老北京的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兒,北京人吃早點、喝豆汁兒的時候都離不開這酥脆油香的焦圈兒。記得,有人不是說過麼,來個人,把他踹躺下,踩著脖子灌碗豆汁兒下去,起來罵街的準是外地的,灌下去起來就喊:有焦圈兒麼?這準是北京人兒。這可以說明豆汁兒在老北京飲食中的地位。提起豆汁兒,那就不能不提與之配套的另外一種咱們北京的吃食——焦圈兒,它與豆汁兒好比紅花綠葉,誰也離不開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